读书人

2013年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考情分析

发布时间: 2013-04-24 09:08:14 作者: liulinlin


  第四章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考情分析


  本章是初级经济法基础中的重点章节;考题中涉及本章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不定项选择题。2012年的分值占11分,预测2013年的分值应在13分左右。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概述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即自然人)的劳务和非劳务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和税目


  一、税目


  按应纳税所得的来源划分,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共11个应税项目。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所得

  (三)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税率


  个人所得税依照所得项目的不同,分别确定了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第五节 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


  一、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的概念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

  1.收入的形式: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等。

  2.费用扣除的方法;实行定额、定率和会计核算三种扣除办法。


扣除办法

所得项目


可以扣除费用

(1)定额扣除

工资薪金所得


(2)定额和定率扣除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3)会计核算扣除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不得扣除费用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第六节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应纳税额的计算


  提示:计算过程:

  (1)明确税收优惠,有无免税所得;

  (2)明确适用的应税项目;

  (3)根据所得额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一定要注意扣除的问题;

  (4)如为累进税率,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5)计算应纳税额:

  ①超额累进税率: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②比例税率: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一)工资、薪金所得


  1.一般计算: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3500或48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提示: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速算扣除数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
   扣除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1

不超过1 500元的

不超过1 455元

3

0

2

超过1 500至4 500元的部分

超过1 455至4 155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 500至9 000元的部分

超过4 155至7 755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 000至35 000元的部分

超过7 755至27 255元的部分

25

1 005

5

超过35 000至55 000元的部分

超过27 255至41 255元的部分

30

2 755

6

超过55 000至80 000元的部分

超过41 255至57 505元的部分

35

5 505

7

超过80 000的部分

超过57 505元的部分

45

13 505


  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税;(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应纳税额=(全年收入-成本、费用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三)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应纳税额=(全年收入-必要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四)劳务报酬所得


  1.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20%

  2.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

  3.每次劳务报酬所得额>20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有加成征收)

  提示: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速算扣除数表


级数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20000元的

20

0

2

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

30

2000

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40

7000


  【例题单选题】钱某在一次演出中取得收入10000元。已知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得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适用税率为20%。钱某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为( )元。(2012年)

  A.1840     B.1600

  C.2000     D.480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0000×(1-20%)×20%=1600(元)


  (五)稿酬所得(减征30%,实际税率14%)


  1.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20%×(1-30%)

  2.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1-30%)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1.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20%

  2.每次收入>4000元: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应纳税额=收入×20%


  (八)财产租赁所得


  1.每次(月)收入不足4 000元:

  应纳税额= [每次(月)收入额一准予扣除项目一修缮费用(800元为限)一800元]×20%(出租住房10%)

  2.每次(月)收入在4 000元以上:

  应纳税额=[每次(月)收入额一准予扣除项目一修缮费用(800元为限)]×(1-20%)×20%(出租住房10%)


  (九)财产转让所得


  应纳税额=(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


  (十)偶然所得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20%

  【例题单选题】郑某2011年3月在某公司举行的有奖销售活动中获得奖金12 000元,领奖时发生交通费600元、食宿费400元(均由郑某承担)。在颁奖现场郑某直接向某大学图书馆捐款3 000元。已知偶然所得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郑某中奖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为( )元。(2011年)

  A.0      B.1600

  C.1800    D.240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偶然所得按收入全额计征个人所得税,不扣除任何费用,应纳税额=12000×20%=2400(元)。



  第七节 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熟悉)


  一、免税项目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二、减税项目


  1.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2.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

  3.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免的。

  【例题多选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所得中,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有( )。(2012年)

  A.保险赔款    B.劳动分红

  C.退休工资    D.军人转业费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个人所得税的免征范围。保险赔款、退休工资和军人转业费、复员费属于个人所得税免征的范围。公司职工取得的用于购买企业国有股权的劳动分红,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相关推荐:

历年真题精选: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汇总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财务管理》历年考题汇总

2013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课后练习题汇总

更多会计职称考试信息敬请关注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net/)

会计职称频道(http://www.reader8.net/exam/kjzc)


读书人网 >复习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