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药,又叫补血药,就是用于治疗血虚病症的药物。
血虚的症状,主要是,面色萎黄、嘴唇及指甲苍白,没有红润的颜色,并且有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失眠等症;女子还有月经不调的症状。
在使用养血药时,如遇血虚兼气虚的,需配用补气药;血虚兼阴虚的,需配用滋阴药。
养血药中,不少兼有补阴的功效,可以作为滋阴药使用。养血药性多粘腻,凡湿浊中阻,腕腹胀满,食少便搪的不宜应用;脾胃虚弱的,应与健胃消化的药物同用,以免影响食欲。
熟地黄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经蒸制后的块状根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人心、肝、肾经。
【功效】补血,滋阴。
【临床应用】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等症。
熟地能补血滋阴而养肝益肾,凡血虚阴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补血常与当归、白芍等同用;补肝肾常与山茱萸等同用。此外,如配党参、酸枣仁、茯苓等品,可用于心悸、失眠;配当归、白芍、川芍、香附等药,可用治月经不调;配阿胶、当归、白芍等,可用于崩漏。
2.用于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消渴等症。
本品滋肾益阴,适用于肾阴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常与山茱萸、丹皮等配伍应用;如属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等症,可与龟板、知母、黄柏等同用。
【处方用名】熟地、大熟地(蒸制用)。熟地炭(熟地炒焦后应用,主要用于止血)。砂仁拌熟地(用砂仁拌用,主要减少其滋腻碍胃之性)。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1.地黄一物,在临床应用上根据加工情况不同,有下列三种,新鲜的叫鲜生地,古称生地黄,现市上所用大都是如手指粗的未长大者;长大而晒干者叫生地,古称干地黄;用生地加工蒸熟后叫熟地黄,简称熟地。鲜生地长于清热凉血;生地长于凉血滋阴;熟地则专用于滋养,能补血滋阴。熟地黄与山萸肉、肉苁蓉、枸杞子、菟丝子等都是平补的药品,熟无论肾阴亏虚或肾阳不足,都可配用;但本品补益肝肾的功效较好,而且还有补血作用。
2.本品性滋腻,易于助湿碍胃,故脾胃虚弱、湿阻胸闷、食少便溏者不宜应用;如果血虚、肝肾不足等症而有脾胃运化不良,应用熟地时可与理气健胃的药品如陈皮、砂仁等配伍同用,能减少它滋腻碍胃之性。
【方剂举例】四物汤《和剂局方》: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腰膝疫软,头目眩晕等。
【文献摘录】《珍珠囊》:「主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
《本草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
《本草正》:「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不足以缓之。」
何首乌(附:鲜首乌)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苦、涩,微温。制熟则味兼甘。入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润肠通便,解毒,截疟。
【临床应用】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失眠,头发早白,腰膝酸软,筋骨不健等症。
制首乌的补肝肾作用较为显着,又有补血作用,用于血虚萎黄、头晕目眩,头发早白、腰膝酸软等症,常与地黄、枸杞子、菟丝子等配伍。
2.用于肠燥便秘,瘰历,疮痈及久疟等症。
本品生用有润肠通便,消疮毒的功效。单用本品一两煎服,即有润肠通便作用;如配连翘、玄参等能解毒消痈;配人参、当归、鳖甲、知母等能治体虚久疟等。
【处方用名】制首乌(蒸熟用)。生首乌(即生干首乌)。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附药】鲜首乌:即首乌之新鲜者。性味甘苦微温。功能润肠通便,解毒消痈。适用于阴血不足之肠燥便秘以及瘰历疮疡、痈疽肿毒等症。此外,同艾叶煎汤外洗,还能用治疮癣。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1.何首乌生用润肠、解疮毒,制用补肝肾、益精血,功用不同。这是前人长期临床实践的宝贵经验,现已经科学研究所证实。
2.现代临床上应用制首乌,已有所发展,如用治高血压、血管硬化、头晕等症,常与桑寄生、女贞子等配伍;用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常与丹参、郁金、瓜萎等配伍。
【方剂举例】何人饮《景岳全书》:何首乌、人参、当归、陈皮、煨姜。治久疟。
【文献摘录】《开宝本草》:「治瘰疡,消痈肿,疗头面风疮,治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发,……久服长筋骨,益精髓,……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
《本草备要》:「补肝肾,涩精,养血去风,为滋补良药。气血大和,则劳瘦风虚,崩带疮痔,瘰历痈肿,诸病自已。止恶疟。」
当归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入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及血虚体弱等症。
当归功能补血,常与黄耆、党参等配伍,用治血虚体弱;因它又能活血,故可用于调经,为妇科常用时药品。治月经不调、经行愆期或过少,常与熟地、白芍、川弯等配伍;治经行腹痛,常与香附、延胡索等同用;治经闭不通,可与桃仁、红花等配伍;治崩漏,可与阿胶、地黄、艾叶等同用。
2.用于跌打损伤瘀痛,痈肿血滞疼痛,产后瘀滞腹痛,风湿痹痛及经络不利等症。
本品具有良好的活血作用,故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可适用于各种瘀滞作痛之症。在具体使用方面,治损伤瘀痛,可与红花、桃仁、落得打等品配伍。用治痈肿瘀滞疼痛,在肿疡期,可与银花、连翘、丹皮、赤芍、甘草等配伍;在溃疡期,如气血两虚者,可与黄耆、熟地、党参等配伍;如气血不和而有僵块未消、排脓未尽者,可合黄耆、银花、甘草、乳香等同用。治产后瘀滞腹痛,可与益母草、川芎、桃仁等配伍。治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秦艽等配伍。用于经络不利、筋骨酸痛,可与桂枝、鸡血藤、白芍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润肠通便,可用于血虚肠燥便秘,常与肉从蓉、生首乌等配伍。
【处方用名】当归、全当归、西当归(洗净,晒干,切片用)。酒当归(酒炒用,加强活血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现在有用本品研粉做成片剂或丸剂,每片(丸)含原药一分,服用时,每次5片(丸),日服二至三次。
【按语】1.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故有和血的功效,为治血病的要药。因它长于调经,尤为妇科所重视,凡妇女月经不调、血虚经闭、胎产诸症,为常用的药品。而外科亦多应用,对肿疡期的散痪消肿,溃疡期的养血生肌,都有着良好的疗效。
2.当归甘温而润,辛香善于行走,因此可与理气药配合,用治气滞血瘀的症候;与风湿药配伍,用治风湿痹痛。本品行则有余,守则不足,故如属崩漏经多,使用时必须谨慎。
3.过去临床应用当归,一般认为当归身功能补血,当归尾功能破血瘀,全当归活血和血,现上海地区只用全当归一种,不再区分。又有将当归放置日久而走油的,过去称之为“油当归”。认为功能养血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便秘,现在也很少应用。
【方剂举例】生化汤《傅氏女科》:当归、川芎、桃仁、黑姜,炙草。治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
【文献摘录】《本经》:「主妇人漏下,诸恶疮疡,....金疮。」
《药性本草》:「治下痢腹痛。」
《大明本草》:「破恶血,养新血,及症癖、肠胃冷。」
《本草纲目》:「治头病,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本草备要》:「润燥滑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