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推恩令
2.圩田
3.金瓶掣签
4.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5.提
6.凡尔登条约
7.《九十五条论纲》
8.欧洲煤钢联营协定
参考答案:
1.推恩令: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在本封国内分封子弟为列侯,达到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效果,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2.圩田: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水利田。唐末五代兴起,宋时大盛,明清延续。在沿河湖的低洼之地筑堤围田,设水渠、闸门与水车,旱时放水灌溉,涝时排水。
3.金瓶掣签:清政府于西藏等地实施的活佛转世制度。规定达赖、班禅及大呼图克图的灵童转世,须由诸喇嘛当众于金瓶内抽签,并由驻藏大臣或理藩院尚书亲临监督确定,以避免地方上层贵族操纵,加强中央政府的控制。
4.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协议,将南方数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番号被国民党政府取消。随后,由中共中央重建。
5.提:印度中古时期的种姓制度。该制度按行业划分成众多种姓,种姓内职业世袭,种姓间禁止通婚。这一制度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6.凡尔登条约:法兰克国王虔诚者路易死后,三个儿子于843年在凡尔登签订的瓜分王国的条约。该条约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后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政治版图的基础。
7.《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因质疑教皇兜售“赎罪券”,公开张贴的辩论提纲。论纲反对用金钱赎罪的方法,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主张。它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8.欧洲煤钢联营协定:1951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的协定。该协定把煤、钢生产等经济活动置于共同管理和监督之下,是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性协议之一。该协定的实施缓解了德法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欧洲的统一。
史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试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之名,制所定也。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云。
--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材料二:
(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
--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4141页。
材料三:
(1905年,上谕)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又与科举无异。历次定章,原以修身读经为本。各门科学,尤皆切于实用,是在官绅申明宗旨,闻风兴起,多建学堂,普及教育。
--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5392-5393页。
(1)解释材料一中的“四子书”、“大比”、“进士出身”、“ 传胪”。
(2)依据材料一,说明明代科举考试与唐宋的主要区别。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
2.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表1 欧洲4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1500-1913年
(单位:1990年国际元)
年 份 国 家 1500 1600 1700 1820 1870 1913
法 国 727 841 986 1 230 1 876 3 485
荷 兰 754 1 368 2 110 1 821 2 753 4 049
英 国 714 974 1 250 1 707 3 191 4 921
俄 国 500 553 611 689 943 1 488
资料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3页。
表2 欧洲4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1500-1913年(单位:千人)
年 份 国 家 1500 1600 1700 1820 1870 1913
法 国 15 000 18 500 21 471 31 246 38 440 41 463
荷 兰 950 1 500 1 900 2 355 3 615 6 164
英 国 3 942 6 170 8 565 21 226 31 393 45 649
俄 国 16 950 20 700 26 550 54 765 88 672 156 192
资料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8页。
(l)分别指出1500一1913年间,法国、荷兰、英国等3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和人口变化的趋势。
(2指出1500-1913年间,俄国人均GDP和人口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要点】
(1)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比:三年一次的乡试。
进士出身:殿试后由皇帝钦定的二甲进士。
传胪:进士中的二甲与三甲第一名。
(2)与唐宋比较,明代的科举考试,一是考试内容变化,即从四书五经中选取考试题目;二是将八股文确定为考试文体。
(3)戊戌变法期间下令改革考试内容,特别是增加了外国政治制度及技艺等内容;1950年废止科举制度,兴办学堂,推广新式教育。
2.【答案要点】
(1)法国人均GDP1870年前增长缓慢,1870年后增长迅速;人口1870年前增加较快,此后增长速度趋缓。荷兰人均GDP1700年前增长迅速,1700-1870年间增长放缓,甚至出现回落,1870-1913年再次迅速增长;人口持续增长。英国人均GDP和人口1500-1913年间均持续增长。
(2)俄国人均GDP变化不大,但人口增长迅速,并在1870-1913年间出现人口增长高峰。原因:工业落后,沙皇专制制度与农奴制度阻碍经济发展;对外扩张使版图扩大,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口增长的需要。
推荐阅读:
读书人网为您最新整理研究生考试信息,敬请查阅,预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