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3年临床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点意

发布时间: 2013-05-12 09:04:21 作者: sxsgeass

  1.病史采集
  (1)现病史
  1)意识障碍起病缓急、发生过程、历时长短、意识障碍的演化过程。意识障碍时有无伴恶心呕吐、呕吐物的性状;有无伴有抽搐、头部外伤和耳道内流血;意识障碍是首发症状还是在某些疾病基础上转化;意识障碍系首次发生,还是反复多次。
  2)相关鉴别问诊:急性意识障碍皮肤、黏膜发绀者,则应询问有无硝基苯、亚硝酸盐、吸人过麻醉毒品。有皮肤出血、黄疸应问有无肝胆疾病或溶血病。皮肤淤点者应注意败血症、流行性脑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的病史特征。
  急性意识障碍伴呼吸缓慢者应问有无吗啡、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或黏液性水肿相关病史。意识障碍有水肿者应问有无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史。
  3)诊疗经过问诊:意识障碍后有无经过转诊治疗,曾到过的医院做过检查、血、尿、肝肾功能、脑脊液、腹部B超、脑部CT、MRI等。结果如何。
  4)意识障碍后的治疗疗效再评估。
  (2)相关既往及其他病史的问诊:有无外伤、药物、毒品和毒物服用,毒物或煤气等化学物接触。有无癫痫、高血压、心、肝、肾和肺部疾病。有无糖尿病等代谢病。

  2.体格检查
  (1)内科检查:体温、血压。呼吸的快、慢和节律。皮肤和黏膜有无潮红、发绀、蜘蛛痣、瘀点、皮肤干燥。
  注意头、面部有无伤痕及头颅骨折、心脏杂音、心律、心率、肺部哕音、肝脾肿大、腹水征、腹肌紧张、水肿等,并注意检查眼、耳、鼻、口腔及咽部。
  (2)神经系统检查
  1)意识障碍程度:根据言语对答、疼痛刺激、反射情况,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一般分为意识模糊、嗜睡、昏睡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及去皮质状态与无动性缄默等特殊表现的意识障碍。
  2)眼部体征
  眼球运动:浅昏迷时眼球有水平或垂直的自发性游动,随意识障碍加深,中脑及脑桥受累时眼球游动消失。两眼球明显分开斜眼提示中脑受损。两眼球偏向偏瘫对侧,表示病灶在偏瘫对侧的大脑半球,如偏向偏瘫侧表示病变位于偏瘫对侧的脑于。两眼向下偏斜见于丘脑及丘脑底部病变与广泛的中脑损害。
  如昏迷病人无自发眼球游动时,可用眼头运动反射或玩偶眼现象及眼前庭反射观察反射性眼球活动。如昏迷病人有完好的两眼反射性水平协同运动,病变多位于大脑半球;疾病早期就出现眼球运动受损,昏迷常系脑干病损所致;如于晚期出现眼球运动受损则提示天幕上病变继发脑干损害(天幕疝)。
  瞳孔:幕上病变一般不影响瞳孔。如发生早期天幕疝时,病侧瞳孔扩大,光反射消失。脑干的不同平面受损引起瞳孔或大或小。镇静药或吗啡中毒时瞳孔缩小似针尖,阿托品类药物中毒时瞳孔散大。
  眼底:视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增高。颅脑外伤或颅内出血后12~24小时可出现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及渗出物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血液病。玻璃体下出血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
  3)脑膜刺激征:脑膜炎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有脑膜刺激征,脑疝也可有该征,严重的脑膜刺激征可引起角弓反张。深度昏迷时脑膜刺激征常消失。
  4)运动:注意体位、肢体姿势、不自主运动及肌张力。如无自主运动可施以疼痛刺激,观察有无瘫痪。局限性瘫痪系脑局灶性病变,两侧性瘫痪则系脑广泛性损害。去脑强直出现于大脑与中脑、脑桥问的结构性或功能性中断。去皮质强直见于间脑以上损害。意识障碍病人可出现癫痫发作、肌阵挛、肌肉抽搐及震颤等不自主运动。局限性痫性发作常提示脑局灶性病变。天幕疝所致去脑强直。
  5)反射:无局限性脑病变者的深、浅反射呈对称性减弱或消失,有时深反射亢进及病理征阳性。局限性脑部病变者的两侧腱反射可不对称,病理征常为单侧;病变加重而扩及两侧时双侧腱反射可呈对称性改变,对侧也出现病理征。


   (3)意识障碍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见表5。
    
  (1)尽可能保证心肺功能正常,血压平稳、各种代谢指标稳定,维持正常生命体征。急性意识障碍者多为重症病员如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疝、中毒和休克性疾病,重肌无力危象、癫痫持续状态等。必须一边处理,有呼吸道阻塞者,立即吸痰,气管插管。有呼吸衰竭者,用人工呼吸机,用升压药治疗休克等,保证维持生命体征。抢夺时间,进行病因诊断,以期作出疾病处理。
  (2)是否为意识障碍:有患者就诊时可以一直处于意识障碍的不同水平上。也有患者意识模糊或谵妄状态在浅昏之前或与它们交替出现。
  意识障碍诊断必须与闭锁综合征、癔症、紧张症、木僵状态等区别。
  紧张症(catatonia):可在精神分裂症、忧郁、中毒性精神症状或其他脑部疾病时造成。在紧张症时可出现无动性缄默(akinetic mutism)、四肢强直伸展。但偶尔也有体位变化、头眼反射、瞳孔反射、呼吸和心跳均正常。脑电图也正常。这些可与意识障碍区别。
  闭锁综合征:检查患者时可发现患者有自主的垂直眼球联合运动,有时有水平眼球联合活动;尽管面肌瘫痪,但能双眼睑自主张合,所以患者并无意识障碍,而是无法与外界交流和沟通。患者仅能用眨眼或眼部某种运动表示“是”与“否”。
  (3)迅速通过对患者的瞳孔、呼叫、针刺与压眶反应等检查对意识障碍水平作出初步快速的诊断(评估方法见“意识障碍”节)。
  (4)找寻意识障碍的原因和病损部位。
  (5)作必须的辅助检查以完善和证实意识障碍原因,排除疑点详见表5。
  同时对意识障碍的疾病作出相应处理。
  (6)治疗后必须再次检查和复查病人,评估治疗的疗效和对疾病的预后作出评价。如果疗效不佳时必须对疾病的病因再诊断和再思考,达到最终肯定诊断。


读书人网 >复习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