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13经济师考试《中级工商管理》强化提高

发布时间: 2013-05-18 10:49:21 作者: liulinlin


  第六章 技术创新管理


  第一节 技术创新含义、类型与过程


  一、技术创新的含义

  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掌握)

  掌握创新的五种情况:


产品创新引进新的产品
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采用新的生产方法
市场创新开辟新的市场
开发新的资源获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组织管理创新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类型。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重组生产条件和要素,不断研制推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以获得市场认同的一个综合性过程。

  技术创新的特点:

  1.技术创新不是技术行为,而是一种经济行为

  研究开发(R&D)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三种活动,这三种活动都是技术行为,其主体是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其产出都是研发成果。而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企业家,技术创新的产出成果是新产品和新工艺等,其目的是获取潜在的利润,市场实现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标准。

  R&D活动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了解研究、发明、开发和创新的投入产出方面的特点:

  (1)基础研究的可度量产出为研究论文和科研报告;

  (2)发明的可度量产出为专利申请、专利、论文、报告;

  (3)开发的可度量产出为有关新工艺、新产品的图纸、说明书;

  (4)创新的可度量产出为新的工厂、生产线、新产品、新工艺。

  2.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

  3.技术创新时间的差异性

  大部分技术创新需要2~10年的时间。其中,发展性开发属于短期创新,一般需要2~3年;应用性技术开发属于中期创新,大概需要5年左右;基础性开发需要的时间较长,为8~l0年。

  4.外部性

  外部性体现为一件事对于他人产生影响,但不需要他人为此支付报酬或进行补偿。

  由于科技创新具有正外部性,因此对于高技术创新,需要政府给予恰当的资助和支持,以避免企业投入的不足。

  5.一体化与国际化

  一体化:第一表现为企业外部产学研一体化,第二表现为企业内部技术开发部门、生产现场及质量管理和销售部门一体化。

  国际化:第一表现为国际性、地区性机构的作用及国家间的技术创新合作趋势正逐渐加强;第二表现为技术开发的多国籍化。



  二、技术创新类型

  (一)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根据技术创新的对象来划分,可以将技术创新分为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1.产品创新

  掌握产品创新的含义:

  ● 经合组织定义:为了给产品用户提供新的或更好的服务而发生的产品技术变化。

  ● 科特勒定义:产品创新是建立在产品整体概念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的系统工程,是功能创新、形式创新、服务创新多维交织的组合创新。

  


  掌握产品创新的类型:按照技术变化量的大小,产品创新可分成:

  ● 重大(全新)的产品创新:产品用途及应用原理有显著变化。 例如电视由CRT变为平板电视。

  ● 渐进(改进)的产品创新:技术原理没有变化,仅是功能或技术改进。例如由火柴盒包装箱发展起来的集装箱,由收音机发展起来的组合音响等。

  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活动。企业创新一般从产品创新开始的。

  2.工艺创新

  掌握工艺创新的含义:工艺创新,也称为过程创新,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变革,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组织管理方式。

  工艺创新同样也有重大和渐进之分。炼钢用的氧气顶吹转炉、连铸系统、流水线、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属于重大工艺创新。

  3.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关系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


产品创新工艺创新
制造产品的差异化降低企业的成本
相对更独立相对系统
一般是独立于组织系统实施的通常伴随着组织结构和管理系统的重大变革
主要是向市场提供产品只在少数情况下向市场提供
成本费用通常通过产品的销售收入很快得到价值补偿成本费用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折旧、生产率提高后得到价值补偿
在产品随生命周期的成长变化中,二者的作用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不同:产品创新频率由高到低递减。在开发初期,产品创新频率高于工艺创新频率工艺创新频率呈峰状延伸。当批量化生产后,工艺创新成为主导,并依靠工艺创新局部改进产品,从而推动同一类型下产品的多样化、专用化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和交互性:

  工艺创新依赖于产品创新,反过来又促进产品创新。

  (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根据创新模式的不同,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熟悉)

  1.原始创新

  原始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原始创新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创新,其本质属性是原创性和第一性。

  2.集成创新

  集成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它与原始创新的区别是,集成创新所应用到的所有单项技术都不是原创的,都是已经存在的,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对这些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了系统集成并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

  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创新形式。其核心概念是利用各种引进的技术资源,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完成重大创新。它与集成创新的相同点是,都利用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为基础。不同点在于,集成创新的结果是一个全新产品,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结果,是产品价值链某个或者某些重要环节的重大创新。

  4.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间的关系(熟悉)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原始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利用别人的原始创新成果,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借势成长。三者不可偏废。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者资金投入、创新周期、创新风险以及对技术能力和技术积累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依据分类相关内容关系
技术创新的对象产品创新(1)由火柴盒包装箱发展起来的集装箱,由收音机发展起来的组合音响等,都属于产品创新
(2)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活动
(3)企业创新一般从产品创新开始
(1)差异:6点
(2)二者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和交互性
工艺创新(1)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组织管理方式
(2)重大的工艺创新:炼钢用的氧气顶吹转炉、钢铁生产中的连铸系统、早期福特公司采用的流水作业生产方式及现代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创新模式原始创新(1)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
(2)其本质属性是原创性和第一性
(1)三者是自主创新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
(2)原始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
(3)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利用别人的原始创新成果,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借势成长
集成创新(1)集成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2)其创新之处在于对那些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了系统集成并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1)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创新形式
(2)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采取的方式



  三、技术创新的过程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六代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过程模型(或程序)。

  表6-2 六代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过程模型的时期


 创新过程模型描述
第一代技术推动研究开发(R&D)是创新构思的主要来源,因而这种观点被称作创新的技术推动或发现推动模型。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生产制造→营销→市场需求
第二代需求拉动市场需求信息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
第三代交互作用技术创新是技术和市场交互作用共同引发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的相对重要性在产业及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着显著的不同。
该模型内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但忽略了要素随着时间经过,具有连续变化的特性。

以上三种技术创新模式是最常见的。
第四代一体化标志着观念的转变,即从将创新过程看作主要是序列式的、从一个职能到另一个职能的开发活动过程,到将创新看作是同时涉及市场营销、R&D、原型开发、制造等因素的并行过程的转变。这一模式所强调的是,创新模型内各要素应该具有平行且整合发展的特性。
第五代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5IN)是一体化模型的理想化发展。该模型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战略联系。5IN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它代表了创新的电子化和信息化过程,更多地使用专家系统来辅助开发工作,仿真模型技术部分替代了实物原型。5IN不仅将创新看成是交叉职能联结过程,还把它看作是多机构网络过程。
5IN已经具有国家创新系统的雏形了,其强调企业需要注意内、外在环境的变化,采取适当的经营策略。但是仍然没有明确指出企业在建立竞争优势的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境——“国家”。
第六代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公共机构和私有机构组成的网络系统,强调系统中各行为主体的制度安排及相互作用。该网络系统中各个行为主体的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旨在创造、引入、改进和扩散新的知识和技术,使一国的创新取得更好的绩效。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国家的创新活动。
国家创新体系最早由英国著名技术创新研究专家弗里曼于1982年提出。


  掌握我国国家创新的六个系统和四个基础平台。

  六个系统是:(1)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调控体系;(2)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3)以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体的科学创新体系;(4)以各种中介机构为纽带的科技服务体系;(5)军民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6)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四个基础是:(1)科技信息、公共数据、技术交互与军民共享平台基础;(2)适应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3)有利于创新的政策法规基础;(4)激发创新活力的文化基础。

  【例题1多选题】关于技术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1年)

  A.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

  B.技术创新是一种纯技术行为

  C.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企业家

  D.技术创新是一项低风险活动

  E.技术创新具有外部性

  【答案】ACE

  【解析】本题考查技术创新的特点。技术创新不是技术行为,而是一种经济行为。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企业家。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技术创新具有外部性。

  【例题2单选题】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主要是( )。(2009年)

  A.原始创新

  B.集成创新

  C.技术引进

  D.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答案】A

  【解析】原始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

  【例题3单选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若干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下图表示的是( )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2011年)

  


  A.需求拉动

  B.技术推动

  C.一体化创新

  D.系统集成与网络相结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需求拉动的创新过程模型。需求拉动模式指明市场需求信息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

  【例题4单选题】相对于需求拉动型创新模式,技术推动型创新模式的特征是( )。(2010年)

  A.创新周期更长

  B.易于商品化

  C.很快产生效益

  D.创新难度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技术推动型创新模式的特征。相对于需求拉动型创新模式,技术推动型创新模式的特征有创新周期更长,创新难度高。需求拉动型创新模式易于商品化,很快能产生效益。


编者推荐:

13年经济师考试《中级工商管理》章节习题汇总

13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基础讲义及例题解析汇总

13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基础讲义及例题详解汇总

2013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2013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基础讲义及例题解析汇总

更多经济师资格考试信息关注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net/)

经济师资格频道(http://www.reader8.net/exam/jjs/)


读书人网 >复习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