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甲低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智能落后、生长发育迟缓、生理功能低下等。
1.新生儿期表现患儿常为过期产。出生体重常大于第90百分位,身长和头围可正常,前、后囟较大。生理性黄疸期延长,达2周以上。胎便排出延迟,出生后常有腹胀、便秘、脐疝,易误诊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多睡,对外界反应迟钝,肌张力低下,吸吮差,喂养困难,哭声低且少,声音嘶哑,呼吸慢,体温低(常小于35°C),四肢冷,末梢循环差,皮肤出现斑纹或有硬肿现象等。以上症状和体征均无特异性,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2.典型症状多数先天性甲低患儿常在出生半年后出现典型症状。
(1)特殊面容和体态:颈短,头大,皮肤粗糙,面色苍黄,毛发稀少,干燥、无光泽,面部黏液水肿,眼睑水肿,眼距宽,鼻梁低平,唇厚,舌大而宽厚、常伸出口外。腹部膨隆,常有脐疝。患儿身材矮小,躯干长而四肢短小,上部量/下部量大于1.5。
(2)神经系统症状:智能发育低下,表情呆板、淡漠,神经反射迟钝,运动发育迟缓,如翻身、坐、立、走的时间均延迟。
(3)生理功能低下:精神、食欲差,安静少哭,不善活动,对周围事物反应少,嗜睡,声音低哑,体温低而怕冷。全身肌张力较低,肠蠕动减慢,腹胀和便秘。脉搏及呼吸均缓慢,心音低钝,心电图呈低电压、P-R间期延长、T波平坦等改变,可伴心包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