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去苏州上大学:苏州5所独具特色的高校

发布时间: 2014-12-05 09:31:07 作者: rapoo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中国华东地区特大城市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以南、太湖东岸、长江三角洲中部。

  苏州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被誉为“中国园林之城”,素有“人间天堂”、“东方威尼斯”、“东方水城”的美誉。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历史悠久,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经过考证,认为苏州城为中国现存古老的城市之一。

江南梦--苏州

中国有句老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吸引着千百万游客来苏州观光。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载五百罗汉宏伟的西园寺,张继笔下那一暗夜中的一撇寒山寺,总是令人心驰神往。江南的梅雨,如水轻盈的绸缎,还有剔透的苏州姑娘,总像是一场唯美的梦。

苏州城是美丽的。她虽小巧但却极富内涵;虽无大厦林立却让人能看到苏州的发展;整个城市规划得有形有色,同时又可感受到作为古城的韵味。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霞光微曦时或暮色苍茫中,于江岸湖边,不禁使人勾起一番怀古的幽思。饮一口茶,听寒山寺的钟声穿透心灵,敲打每个游子最深的思量。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大,坐落于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认定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作为全国最早创建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苏州大学曾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个第一:第一家以西式办学体制举办大学、第一家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最早授予硕士学位、第一家开设法学专业教育、第一家创办大学学报等等。

  经过百年建设,苏州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位居《2014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研究型大学之列。其中化学、物理、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生物和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基本科学指标)前1%学科。

  2014年9月,苏州大学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余个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15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

  该校每年接收各类外国留学生2000余人次(含短期培训),来校学习医学类、国际贸易、工商管理、计算机、化学化工、建筑、社会学、英语、日语及汉语等专业。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纺织专业,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合作举办国际金融专业。学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了双学位博士、本硕连读、双学位学士等40多个学生国际交流项目。

  苏州大学的前身东吴大学创建于1900年,校园旧址位于苏州古城东南角的天赐庄,由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在1901年至1936年间分10次陆续募款建造。东吴大学旧址在总体格局和景观营造上秉承西方式的井然有序,参照了当时西方大学校园模式,但局部又点缀以中式园林元素。每栋建筑风格虽然有不同,但都是以红砖叠砌为主的砖木混合结构,装饰上都是以罗马式古典石柱和圈廊组合在一起,使整个校园显得整齐而又变化多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1991年,东吴大学旧址曾作为近现代历史遗迹被列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苏州东吴大学旧址成为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务学悟真,致远至恒--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由原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于2001年9月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2012年,苏州科技学院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项,科研经费超5000万元,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是省内外具有社会影响高新技术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基地。

  2004年来,苏州科技学院曾4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学校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学校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

  苏州科技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2008年来,学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1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水污染控制工程”等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截至2013年,苏州科技学院已与英国、挪威、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设立了交流学生、交流访问学者、学术合作、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等交流与合作项目。学校接受新加坡、日本、韩国、印尼、澳大利亚、加纳、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学生来校学习汉语或实习。自1993年以来学校每年承担由商务部举办的为亚、非、欧、美及大洋洲的发展中国家培训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

  截至2014年,苏州科技学院有江枫、石湖、天平等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011亩,另有待建新校区(二期)727亩。教学行政用房18.3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979.5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8.65万册,电子图书71.8万册。

  学校以工为主,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农学等七个学科门类。设有建筑学等44个本科专业,其中城市规划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历史学等3个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城市规划与设计、环境工程、结构工程、世界史、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伦理学、专门史、基础数学、应用化学等10个硕士点;结构工程、世界史、环境工程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电子信息教学实验中心等3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4000多人,其中研究生400多人,本科生近13000人。

中西合璧,特色独具--西交利物浦大学

  西交利物浦大学坐落在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千年古城——中国苏州,今天的苏州不仅保留了水陆并行的古城风貌和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同时又是一个与时俱进、对世界开放的现代化城市,特别是其国际闻名的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汇集着大量世界五百强和国际合作企业及研发机构,为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广阔的发展腹地。

  专业课教师均具有国际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和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2011年起,西交利物浦大学聘用国际顶级教育猎头公司面向全球选聘高端人才,以英国蛋白质研究协会主席DavidO’Connor教授为代表的世界级学者已经陆续全职加盟西浦。

  自2006年5月23日建校以来,西交利物浦大学经过数年发展,探索并创造了独具特色“五星”育人模式和学生发展体系,建立和完善了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现代大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其独特的大学理念、高水准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浓厚的国际化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被誉为“中外合作大学的标杆”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路者”。

  西交利物浦大学正持续全力挖掘和利用自己独特的模式和全球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在未来五年内实现规划目标:在校学生总数达到一万人,其中研究生规模达到10%到20%,海外留学生达到10%左右,师资团队将壮大至700-800人,建成30个左右高水平特色专业,初步实现“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的发展愿景。

  西交利物浦大学是中国唯一的以理工管起步,强强联合的中外合作大学;唯一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权的中外合作大学,毕业生同时获得该校与利物浦大学双文凭。

  学校视学生为“年轻的成人”,强调文凭是学习的副产品,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以学习为中心、以兴趣为导向。

  “以学生为本”,实施独具特色的四大导师体系和以学生自治和学校引导服务为核心的学生工作体系。

  学校实行专业课程全英文授课,以全面的国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学生获得与全球同步更新的知识体系和独特学习体验。学校拥有国际化师资队伍与育人环境,按照世界知名大学标准面向全球选聘教师,70%为外籍教师。同时,学校还面向海内外招收本科生、研究生,接受国外大学交换生,海外生数量将占学生总数10%左右。

  以研究导向的新型国际大学为发展定位,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与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承担单位,西交利物浦大学将自己建设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拥有开放式校园,一流的软硬件环境激发师生创新活力,拓展知识与智慧的交融空间。

  前五届毕业生,10%左右赴全球排名前十位的世界名校(据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名)继续攻读硕博士研究生。

  地处中国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及世界500强企业集聚的苏州工业园区,为学生创造面向全球的实习与就业机会。

  适应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全新大学理念和大学形态的探索者与实践者,以独特的育人模式、组织构架、大学理想及管理理论与方法领跑中外合作大学和中国高等和教育改革进程。

  西交利物浦大学面向海内外招收本科生、研究生,接受国外大学交换生,注册学生8000余人,300余名海外学生来自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西交利物浦大学开设以理、工、管、文等26个专业,除公共基础课外均采用全英文授课。

  西交利物浦大学拥有国际化的育人环境,严格的国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学生自治、学校引导服务为核心的学生工作体系及四大导师体制,大学将学生看做“年轻的成人”,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以兴趣为导向、以学习为中心,强调自主意识与团队精神,旨在培养知识、能力与素养兼备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公民。

  西交利物浦大学以创建研究导向的国际大学为发展方向,整合两国三校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学已经建成以生物科学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和一系列高水平研究中心,并于2009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成立不到6年时间,西交利物浦大学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及地市级科研项目近百项,并于2012年起正式成为承担国家“863计划”科研课题的成员单位。

立本求真,日新致远--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是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首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0万多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学校现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5月1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

  2004年5月至2014年5月,常熟理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0多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0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42项。

  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15个省重点专业(6类)、8个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学校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并且建立了中国首所电梯工程学院、江苏首所国际服务工程学院、苏州首所光伏科技学院和汽车工程学院等多所行业学院。

  截至2014年5月,该校共有教职工近1200人,专任教师85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417人,博士191人(另有在读60多人),硕士54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112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基础化学教学团队)。

描江南烟雨,织苏州锦绣--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专科)为主的省属公办高等院校。

  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校园占地面积561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教职工383人,在校生4900多人。拥有行政楼、国际交流中心、教学楼、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实训大楼、学生公寓、专家公寓等建筑群体。学院另设有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教育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江苏省工艺美术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江苏省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研究所)等。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8月经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苏州工艺美术学校”、“苏州轻工职工大学”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中国成立的第一所艺术设计高等职业院校;

  2007年被列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学院拥有80多年的工艺美术教育传统,前身为1958年8月创办的“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

  2006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

  据2014年10月阳光高考网站显示,学院先后与苏州镇湖街道、渭塘街道以及连云港东海县政府合作办学,面向刺绣、珠宝、水晶等工艺美术特色行业,将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相结合,培养了大批传统工艺美术新传人。先后引入“东南电梯”、“苏州金螳螂”、“日本INAX(伊奈)”、“台湾宗宗”、“台湾宏广动画”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课程开发、实践教学、项目研发、工作室建设等多方面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

读书人网 >报考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