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去大连上大学:大连5所文理科特色大学

发布时间: 2014-12-05 09:31:44 作者: rapoo

  大连是国际化大都市,有很多外资企业。建筑风格也各有千秋,俄罗斯式、日式、中古式...这座不同流俗,深受很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方的游客热衷喜爱,繁华、美丽、别致,是旅游的佳选。

嫣然一笑,便是黄昏--大连

  大连,别称滨城,旧名达里尼、青泥洼。这座城有着不同流俗的建筑风格,鳞次栉比的高楼,金碧辉煌的夜景,漫天华彩的烟花,那是对大连铭肌镂骨的记忆。

  交通警察,唏嘘吹着口哨,手势变换伸张有力。路旁公园,家人带着孩子,散步的、嬉戏的、兴致勃勃笑容可掬。略远一处,华光璀璨的建筑更是锦上添花,楼层不高,辉煌的金光有规律轮烁,犹如一座碧瓦朱甍的宫殿,夜色衬托别具一格。四通八达的车道坦荡如砥,川流不息的车辆,喇叭声音时而短促,时而悠扬!

  烟花连声的巨响,由星海广场为核激醒沉睡的生灵。响彻云霄的脆响,随着焰火冲刺魅惑所有眼球。红光银亮了天空,渲染着大地。一团团花攒绮簇的烟花,像一柄柄魔力妖伞五颜六色激情绽放,像一朵朵齐放的百花姹紫嫣红。一发,又一发,在繁华的夜空昙花般不甘自落。依依不舍的人们,在与它一阵骋怀游目后念念不忘。而烟花毕生矜持的等待,只为将转瞬即逝之美淋漓尽致……

  天色渐渐暗淡,薄雾中一轮唯美夕阳印入眼帘。铁绳圈拦的海边,一对游走的情侣,相互传送手心的温暖,漫步在落日余晖。观眼望去好似久别重逢的恋人那般缠绵依依。我第一次对一恋人如此目不转睛。夕阳映照,夺我眼球的不是他们配衬的身高,而是角度光绪衬托下那份被夕阳见证的爱情!那种笼罩将人心引到,爱情最让人嫉妒羡慕之境,也是那一刻形递了幸福!视线随着他们由远而近,擦肩而过走远的身影,我始终犹若透明。

  回眸夕阳,它孤单得像韶颜稚齿的冷美人,嫣然一笑便是黄昏!

对大连最深的记忆,不知是否也走入谁人校园梦里,刻在青春长书最耀眼的一章。

团结进取,求实创新--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大工,坐落于滨城大连,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中国著名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111计划”重点建设的大学,“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主要成员。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是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迎接新中国建设而创建的第一所正规大学;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学校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88年3月更名为现名。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3711人,其中专任教师2140人,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双聘院士2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1人、讲座教授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1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1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2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5人,博士生导师578人,教授等正高职人员653人,副教授等副高职人员1150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

  2010年11月2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8所高校在上海同济大学宣布签署《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同意全方位合作,并宣布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实行联考。重庆大学于次月宣布加入,至此,卓越联盟基本形成。

  截至2014年5月,学校与24个国家和地区的188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和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建立两所孔子学院;聘请330位海外知名学者和人士作为学校的名誉、客座教授。因公出国(境)学术交流每年近1600人次。

  学校专门设立了“大连理工大学国际化基金”,简称“校国际化基金”,用以资助海外学者聘请、教师国外进修、参加重要学术会议、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及合作办学。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本基金专门设立外国留学生奖学金项目。

  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开展留学直通车“3+1+1”本硕连读项目,引进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国内培养急需的高素质国际型、复合型人才。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学分互认。课程衔接,中外合作”的运作模式。学生可选择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完成本科、硕士学位。

  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公布了2013年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资助项目中,学校申报的“大连理工大学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本科生交流项目”等18个项目(共46人)全部获批,获批项目率达到100%,位居各高校前列。

热爱和平,科学航海--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alianMaritimeUniversity),简称海大,是一所以航运为特色,多学科综合发展的交通运输部直属理工类院校,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海事院校之一。

  大连海事大学历史悠久,系晚清至新中国建立40余年间中国仅有的三所海运高等院校合并而成。1953年,由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1994年,大连海运学院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学校现隶属于交通运输部,是教育部、交通运输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建大学,国家“211工程”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

  大连海事大学位于中国北方海滨名城大连市西南部,详细地址为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学校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8.3万平方米。学校拥有设施和功能齐全的航海类专业教学实验楼群、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水上求生训练馆、教学港池、图书馆、游泳馆、天像馆等;拥有航海模拟实验室、轮机模拟实验室等10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2艘万吨级远洋教学实习船--育龙轮和全国第一艘专用远洋教学实习船、也是世界最先进的专用远洋教学实习船之一的--育鲲轮,2艘国内最先进的无限航区远航教学训练机帆船“波贝433”。

  截至2013年,学校有专任教师1273名,其中教授329名,专职博士生导师151名,聘任二级教授40名,三级教授66名,并涌现了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在海上交通工程、航海信息工程、船舶智能化、船舶动力系统及节能技术、船机修造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海洋环境保护、海事法规体系等领域,集中了一批专业理论深厚、科研能力较强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学校还聘请共享院士7名、“长江学者”3名、讲座教授76名、客座教授468名,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实质性工作与交流;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团队。

  大连海事大学注重对外交往和校际交流。先后与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瑞典、埃及、越南、斯里兰卡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81所国际着名院校、单位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师生交流学者和留学生、合作科研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实质性联系,合作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宽。2005年3月学校与世界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的“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硕士班”首次招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国际合作办学层次。学校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航海工程学院建立了该校校区,并于2007年在斯里兰卡开始招生,实现了该国高等航海教育的首次输出。学校还与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全球海事培训协会(GlobalMET)、国际航海教师联合会(IMLA)、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国际航运协会(ISF)、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波罗的海航运公会(BIMCO)、英国劳氏船级社(Lloyd’sRegister)以及马士基(MAERSK)、日本邮船(NYK)等世界着名的航运公司。学校还积极开展教育创新,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引进教育资源。[1]

  大连海事大学一直致力于建设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学。学校共有长期外籍专家和教师30多人,每年短期来访讲学的国(境)外学者多达百余人,来访外宾近千人。学校已经实现了英语口语课全部由外籍教师授课。多年来,积极的与国(境)外着名院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活动,为学生创造对外交流的机会,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博学致用、经邦济世--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东财”,是财政部、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高校。

  东财前身是1952年10月开始组建的东北财经学院;1985年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东北财经大学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201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成为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8月,东北财经大学成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主要参与高校。

  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截至2014年4月,学校已与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的93所大学、6个国际机构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友好合作关系,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展“留学不出国”的全日制本科与研究生教育,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双校园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与美国南缅因州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并不断发展实施交换学生项目、师资交换项目,开发国际合作科研平台,提升国际化办学质量与水平。

  截至2014年3月,东北财经大学拥有教师1000余人,其中教授250多人,含博士生导师120多人和硕士生导师482人,副教授342多人。其中国家“外专千人计划”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3人,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含外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财政部全国会计(后备)领军人才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多名。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五个,辽宁省省级创新团队13个,省级教学团队14个;东北财经大学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五个学科门类中具有教授职称评审权;在已设立的博士点中,学校均具有博士生导师遴选权。学校每年还聘请外籍教师和专家来该校任教。

新绿勃发,满园豪迈--大连大学

  大连大学坐落于国际花园城市、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的大连市,是大连市属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4月成立的大连大学(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1948年3月成立的关东文法专门学校(后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卫生学校(后为大连市卫生学校)。1987年10月,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新的大连大学。

  大连大学是一所拥有哲、法、经济、教育、文、史、理、工、医、管理10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

  截止2013年4月,学校有25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2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120多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外国留学生、继续教育学院学生5000余人,设有附属中山医院、附属新华医院2所三甲医院。

  截止2013年4月,学校设有61个本科专业,设有研究生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院、人文学部(法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女子学院)、日本语言文化学院、英语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5个学院。

  截止2013年4月,学校建有4个辽宁省省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高水平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有8个学科获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流学科计划”和“特色突出计划。2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120多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

近年来,大连大学学生考取研究生比率和一次性就业率逐年上升。在国际、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舒曼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CCTV模特电视大赛、全国青年学生室内设计大赛等各种科技、文体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注重吸引国外智力,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截止2013年4月,先后与日本筑波大学、中央大学、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北陆先端科技大学院大学、金泽大学,美国特洛伊州立大学,韩国中南大学院、群山大学、昌原大学校、鲜文大学等6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聘请外国专家与知名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访问,学校也组团或派教师出国进修、考察及学术交流。

明德求索 锲而不舍--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是一所以工为主,管、理、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轨道交通和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等学校,也是东北地区惟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第二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

  大连交通大学创建于1956年,时为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铁道学院,隶属原铁道部管理;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是全国建设高水平运动队院校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铁道部继续教育东北基地、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人才培训基地。2001年12月,学校创建辽宁省示范性软件学院,在国内率先进行“传统专业+软件工程”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大连)基地、辽宁省对日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有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是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车辆工程为辽宁省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百千万培养工程”等两项成果被评为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2011-2013年中,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奖励207项。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十万余名毕业生,在业内享有“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的摇篮”的美誉。

  学校创办了《大连交通大学学报》(原《大连铁道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交通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交通运输工程、机车车辆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管理工程等学科的创新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等。该刊的宗旨是及时反映以上领域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该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里希期指南等十多家中外期刊数据库所收录。

  截至2013年11月,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加拿大、瑞典、德国等30多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创办了中外合作办学的IEN国际学院、中日友好大连人才培训中心和独立办学性质的信息工程学院。2006年4月,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固态化学与机械化学研究所合作组建了“大连交通大学中俄科教中心”。2007年6月与新加坡罗德里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新加坡罗德里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国际培训中心。2011年3月与日本立命馆大学合作成立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人才培训基地。2011年成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成员单位。2012年被教育部正式确定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

读书人网 >报考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