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一位记者的青春故事

发布时间: 2010-03-29 13:23:51 作者: worker

  1999年1月中旬,从广州赶往北京参加CNNIC颁奖仪式的丁磊,脸上始终洋溢着按捺不住的笑容。此时的丁磊不到28岁,此时的网易不到2岁,此时仅有的两次CNNIC排名,网易连续两次荣获国内站点第一名。北京冬日的阳光暖融融地照在丁磊这个宁波少年身上,丁磊全身上下充满了力量,那是一种无往不胜的力量,青春的力量。

  此番进京,丁磊受到前所未有的瞩目,当时舆论已经开始厌烦搜狐式的“炒作”,但又苦于没有其他题材可供选择,丁磊和网易来得正是时候。良好的网友口碑,未曾公开的创业史,略带神秘的传奇经历,腼腆的面孔,未被组织和概念包装的言谈……如此这些构成了完美的网络少年英雄的组合。

  网易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的“网易北上”仪式非常成功,各方前去捧场,席间一曲《回家》虽然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但也算荡气回肠,但是,这支悠扬的曲子尚未曲终人散,丁磊最亲密的技术合作者——陈磊华走了。

  1997年,丁磊和陈磊华相识于网易BBS,陈磊华当时尚是华南理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高手“过招”,一句话就能知道对方的“功底”,丁磊立即邀请陈磊华到网易兼职,陈磊华欣然前往。丁磊与陈磊华最重要的合作是开发免费邮件系统。丁磊称免费邮件系统整个事情都是他想出来的,“我虽然没有具体写程序,但系统的整个结构全都是我设计的。”陈磊华称,丁磊懂的东西很多,是个系统专家,但“他是学无线电的,不善于写程序”。从程序员的角度看,没有什么比程序更重要。

  1999年4月,丁磊和陈磊华为技术上的一件事最后一次吵翻了。根子上,陈磊华认为,“做‘门户’,注册用户的重要程度高于实际收入,商业人才的重要程度高于技术人才。”“转型后,我在网易的位置就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而丁磊却很适合。从做网易开始,他就不是工程师了。”

  丁磊很理解陈磊华此时的“技术情结”:“网易原来做Internet软件,软件工程师会很有成就感,可以用市场占有率评估自己的成就感。网易转‘门户’后,软件变成了为网易一家公司做,程序员的成就感要通过网易的成就感来体现,而在很多时候,这种成就感不一定能立刻感受到。”

  办公司人来人往,丁磊心里并不是太在意,但陈磊华的走着实让丁磊“不好受”,“网易至今只流失过一个开发人员,但是满主要的。”丁磊说,网易至今仍然缺乏一支中层管理的队伍。1999年1月,整个网易只有12名员工,网易挥师北上的大军中除了主帅丁磊,只有一名先锋黄志敏。到了北京,网易第一个任务是招人,第二个任务是招人,第三个任务还是招人,但人不好招。丁磊很气愤:北方人干活不像南方人那么容易管。“南方人大学毕业已经受过商业化熏陶,很职业化,知道自己来这家公司为的是什么,北方人会觉得自己机会很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黄志敏走了。

  丁磊和黄志敏关系不可谓不好,在北京他们同住一套2000元租来的两居室;丁磊对黄志敏不可谓不器重,在广州,黄志敏是市场总监,到北京,丁磊让他做网站总监,统辖编辑部、设计部等核心部门,负责整个网站的内容;黄志敏对丁磊不可谓不忠心,网易“迁都”北京,打前站的只有黄志敏一人。然而,就在丁磊为招不到得力中层苦恼着急的时候,丁磊来北京时唯一的助手黄志敏于1999年10月,离开了丁磊。

  黄志敏和丁磊的矛盾产生于,丁磊经常越过黄志敏管理黄志敏的部下。黄志敏对丁磊说:“你应该先和我说,然后,我再和他们说。”丁磊打断黄志敏:“不对!应该是我和你手下说的时候,你在旁边听着。你没有像我这样有经验。”

  丁磊不顾黄志敏反对,继续亲自看每个编辑的工作方法,发现问题立即指出。黄志敏觉得,丁磊这样做他没办法开展工作;丁磊觉得,他在不停地推动黄志敏的工作,在不停地教黄志敏怎样管理。

  丁磊觉得黄志敏不必太在意面子问题。“在公司里面,可以有人当着所有同事的面骂我,向我拍桌子,这种情况出现了好几次,Nothing,我不介意。”丁磊可以不在意,但他没法要求黄志敏不在意。丁磊是丁磊,黄志敏是黄志敏,位置不同,面子不同。

  丁磊说服不了黄志敏,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因为,“黄志敏手下所犯的错误,黄志敏看不到,我发现员工在做错事,我当然要说No。我需要速度,需要快速地解决问题。”

  黄志敏承认丁磊比他聪明,比他能干,承认丁磊专注任何一件事情都“肯定会比我强”,但“他不能事无巨细将任何事情都管到底。在广州时,网易只有12个人,作坊式的管理效率最高,在北京130多人,必须分层次管理。”处在和丁磊不停争执中的黄志敏觉得很累,“累在管理流程上”。“我心里很烦,烦在时间没花在工作上,而是内耗掉了。”终于,黄志敏对丁磊讲:“我在网易不开心。”他走了。

  丁磊说:“我挽留过他。”“但我不介意会有很多人问,我这种管理方法到底对不对,我只知道,速度对我来说最重要。”黄志敏称,他离开网易的原因还有,觉得网易来北京之后,方向就模糊了,创新和突破少了。“很多创意停留在浅尝辄止,没有最后落到了实处。”黄志敏称,丁磊很聪明,很能干,但他同时认为,丁磊是一个“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的人”。

  黄志敏走了,陈剑峰也没呆住。

  陈剑峰是丁磊从搜狐挖来,用以加强丁磊自认为很弱的网易市场推广部分。丁磊请了陈剑峰3个月,陈剑峰在网易干了3个月。最后,丁磊说,陈剑峰和网易不匹配。“我们的工作习惯是一周七天,每天从9点干到12点。他没有这样做。”陈剑峰说,他离开网易时未作公开表态,现在同样如此。如果一定要说,“每个人有自己的工作方式,检验工作的标准是工作成绩,我在网易工作期间的媒体发布跟踪报告和访问量增长是最好的说明。”

  ○ 我占大部分股份

  “大多数在我这里,员工和管理层占15%。”丁磊认为,他能占网易大多数股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网易没有融到钱。”“不是网易不想融到钱,而是网易一直没有融到钱,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黄志敏1999年10月离开网易,网易员工配股从1999年10月开始,黄志敏对此一点都不后悔,他说,就是等到配股,“我也不知道丁磊会给我多少股份。”

  在1998年的日子里,网易根本没有股份这个概念,丁磊说原因是,“1998年网易还没来北京,还没想到Internet会有这么高的价值。”“一开始和我一起干活的人并不能够看到前景,他们更看重手中的工资。网易全部是我50万元投资,靠不断地编软件、卖软件赚钱养这个公司,这种情况不可能有股份的事情啊。一个才十几个人的公司,怎么可能有股份的事情,他们和我一起开发软件,我付工资而已。”

  “投资商给钱是看中网易的未来,我也希望整个Team的人都看重未来,所以,需要用产权的关系来明确我们的共同利益。”另外,“配股计划,你不擅长,我不擅长,网易有了CFO以后才能做配股计划。”陈磊华说,他一开始是想要股份的,而“丁磊对我说,你是学生,不好给你股份。他还说,给了你股份,你就不努力了,可以坐享其成了。那个时候,我还没听说过股票期权的说法”。“丁磊在商业上很利害,眼光很远大,很早就看到了卖服务比卖技术好,而且,他的商业操作能力很强,后来的发展都是按照他的设计发展的,但这些不能用在员工身上,我承认,从头到尾,丁磊都没有骗我们,只能说,他比我们看得远。”

  ○ 我的能力很强

  2000年1月18日,晚10时45分,网易北京社区576人,广州614人,上海64人,网易聊天2403人。丁磊自豪地称:“网易虚拟社区绝对第一,而且我们没有作假,有些公司一个人断线一个小时了都不将他去掉,我们3分钟就将他去掉了。网易提出虚拟社区概念,多少中国网站跟在我们后面用‘虚拟社区’这四个字,是我告诉他们,这叫做‘虚拟社区’。”

  2000年1月公布的第四次CNNIC调查,新浪网以63918票名列第一,网易以57164票名列第二,仍然没有超过新浪,但丁磊认为,网易在技术始终处在领先的地位,而且,“可以继续领先下去,因为技术是由我领导着。” 丁磊看过不下五遍《阿甘正传》,原因是,阿甘捕虾也好,跑步也好,都是第一。丁磊也是什么都要做第一的人。“我本身能力很强,1997年,我是工程师角色,1998年是一半工程师,一半销售员,1999年做管理,到现在我还认为自己可以负载这么多角色。”

  ○ 请人做总裁

  子夜,丁磊依然在敲着他的IBM笔记本工作,在搞定最后一项事情后,丁磊点了一根烟,将自己堆在椅子上,尽量使自己舒服,开始想自己这种从早上9点到第二天2点的工作强度何日是个尽头。丁磊不觉得自己很成功,他没有时间照顾女朋友,没有时间看父母,没有时间旅游,没有时间蹦迪,没有时间去酒吧喝酒,没有时间和网友坐下来,好好聊聊天,享受人生另外一种风情。丁磊觉得自己失去了很多东西,丁磊很羡慕台湾有些企业家,企业做得好,生活也过得好。

  丁磊掐灭了香烟,叹了一口气:“我现在还在疲于奔命,公司要是做得好,早该下班了。”

  丁磊不想做CEO,想做CTO(首席技术主管)。“当我技术上有一些东西的时候,我会很有成就感。网易的免费邮件,网易的虚拟社区,都是我的主意,我多有成就感,尽管这种东西几年以后都会被淘汰,但我会觉得,中国的Internet如果没有网易,是不是会落后几年?”

读书人网 >青春故事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