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多拿几元

发布时间: 2010-10-01 07:48:56 作者: kind887

  她喜欢这条路,尤其是在春天。现在就是春天,垂柳新绿,桃花欲开未开,正是赏花时节。桃花盛开就不好了,盛极必衰,给人一种江郎才尽或老之将至之感,只有含苞欲放的桃花最叫人心动。

  她驾一辆奥迪徐徐东行,直到无路可行时才拐上田园路。刚进档加速,一个背着一把坠胡的盲眼老人迎面走来,也就一闪而过了。然而就在这一闪而过的瞬间,她觉得这个盲眼老人有点儿面熟。她开始回忆。明静辽远的坠胡声响起来,那是4年前录在她记忆中的坠胡声。

  难道会是他吗?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调转了车头,超过了盲眼老人之后靠路边停住,钻出汽车,迎着老人站在车旁,看着老人用手中探路的竹竿一路敲过来。老人虽老,腰杆却直,满脸皱纹中有一种大喜大悲之后的淡定,一种饱经沧桑之后的淡定。她认定这一位老人就是那一位老人。

  “老人家,您是在隆兴街自由市场——”她顿了一下,斟酌该怎样表达,“拉琴的吗?”

  老人站定,无语。

  “您还记得,4年前,您让一个姑娘多拿几块钱的事情吗?”

  “姑娘,您认错人了。”

  盲眼老人手中的竹竿又向前探出,以盲人特有的轻稳起步走。她有点儿茫然,一动不动地看着老人的身影渐渐远去,那淡远空明的坠胡曲调却渐渐清晰起来。

  她重新上路,车开得很慢,坠胡的曲调时远时近,不绝如缕。4年前的情景如在眼前。

  那时候她刚到这个大城市谋生,住不起旅社,就夜宿火车站,被派出所当作“鸡”抓了起来。从派出所出来,她已经身无分文了。她甚至真想当“鸡”了,就连当“鸡”她也不知道该如何营业。她在隆兴街自由市场逛悠,油菜的气味,卤面的气味,粉浆面条的气味,残忍无情地折磨着她的肠胃。向大妈讨一碗粉浆面条喝喝吗?她鼓了几次勇气也没有张开口。

  这时候她听到了不远处传来的坠胡声,那琴声淡若流云,清如溪水,也看到了坐在一条小巷的巷口操琴的盲眼老人。老人不是那种睁眼瞎,眼睛的部位陷进去两个深坑。老人面如荒漠,坐在闹市就像坐在渺无人迹的荒原上。

  老人面前放着一个铁盒子,圆形的破旧的铁皮盒子,盒子里有不少零票子,一角的,两角的,一元的,两元的,她看得清清楚楚还有两张5元的,一张10元的。她的眼睛一亮,心也随之慌慌跳起来。我只拿一张5元的,只拿一张5元的。可是怎么拿呢?人群熙来攘往,看到我拿盲眼老人的钱,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她犹豫着,从老人面前走过去,又从老人面前走过来。这样走了两趟,她终于想出了一个遮人耳目的办法。当她再一次从老人面前走过的时候,她装作一不小心把老人盛钱的盒子踩翻了。她说“对不起”,然后全身蹲下去给老人捡钱,借机把一张5元的票子握在手心。正在她准备转身走开的时候,老人开口说话了。老人的声音空洞淡定,无哀无怨,无寥无怒。

  老人说:“姑娘,多拿几元吧。”

  她把汽车锁进车库,上4楼回到自己的家。所谓家,其实只是一套四室一厅豪华住宅而已,她还没有成家。

  经历了那一段穷苦磨难之后,她脚下的路忽然柳暗花明了。她先是在林老家当保姆,又在林老家中结识了管行长,不久她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她也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女经理。半是因为她坚强的后盾,半是因为她经商的天赋,她很快就发酵般地暴发起来,两年之后,她已经是这个城市中的四大富婆之一了。

  她吃了两块“消闲派”,喝了一杯加奶咖啡,点上一支烟。那辽远的坠胡声又在她的耳边悠悠响起。如果说她在路上拦住那位盲眼老人只是出于一个偶发的念头,那么,这时候她要报答盲眼老人的愿望竟是如此地强烈和急切。

  第二天她到公司安排了一下事务,就直接去了隆兴街自由市场,可是她没有找到那位老人。

  第三天她仍然没有找到那位老人。

  一连4天她都没有找到那位老人。她问旁边卖粉浆面条的一位大娘,大娘只说她也好几天没有听到老人的胡琴声了,对盲眼老人的其他情况也是一无所知。

  她决定每天傍晚到田园路上去等待。终于,她如愿以偿等到了那位盲眼老人。她拦住他:“老人家,以后您不要再去街头卖艺了。”

  盲眼老人漠然无语。

  “这是一万块钱,您先用着。请您告诉我您的地址,我会定期给您送去生活费用的。”

  “这是从何说起?”老人在傍晚的夕阳下径直走去。

  她跟上老人:“4年前您对我有恩,虽然只是几块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希望您能成全我。”

  “我一个瞎子能对谁有恩?请姑娘不要污人清白。”

  盲眼老人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回头。

读书人网 >人生故事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