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1日和2日, 美军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在志愿军的打击下, 全线崩溃, 向南逃跑。邹士勇所在的3连, 奉命从侧翼追击美军。部队急行军, 追至死鹰岭上。死鹰岭下是一条公路, 通向下碣隅里, 那是敌人逃跑的唯一一条公路。按上级部署, 死鹰岭应该由友邻第20军的部队担负阻击。
很快, 邹士勇的3连在死鹰岭上发现了志愿军的一个阻击阵地, 大约一个连的官兵潜伏在这里。邹士勇一眼就认出, 这是20军的部队。第20军是志愿军第9兵团最先入朝的部队, 走得最仓促, 部队甚至没来得及换发服装, 带着大沿儿帽就跨进了朝鲜北部的高寒区。
阻击部队依托地形, 每个人都用工兵锹在冰雪上刨出一个坑, 人蹲在坑里, 枪口直指下方公路。整个阵地隐蔽巧妙, 从下方根本看不到岭上的伏兵。官兵们的战场纪律过硬, 整个阵地只有风声呜咽。
邹士勇上前去拉一个战士, 却发现那个士兵早已冻成了一个硬邦邦的冰坨。3连赶忙检查其他战士, 才发现阻击阵地上的所有人, 都已被活活冻死在阵地上。3连官兵眼含热泪检查完这些战友的遗体, 发现潜伏在冰雪坑里的烈士们, 依然穿着国内配发给南方部队的薄棉衣, 单层胶鞋。冻得实在受不了了, 战士们就用毛巾把耳朵捂起来。但这些御寒方法, 在死鹰岭, 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据战史记载:这场阻击战爆发前一周, 1950年11月27日, 朝鲜北部普降大雪, 气温在零下30度以下。然而这支英雄的阻击部队, 整整一个连, 全建制冻死在阵地上, 无一人离岗。每个士兵冻死时仍然保持着战斗姿态, 100多支老式步枪, 枪口直指岭下的公路。历史从来不能假设, 但是如果烈士们当时能穿上一件大衣, 后撤的美军王牌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 决不可能轻松地通过这里。
采访最后, 邹士勇老人已是老泪纵横。尽管战斗已经结束了半个多世纪, 但那些牺牲的战友凝固的战斗姿态, 恐怕再难冰释消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