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顶上的老人
迟梦越
前邻是一位老人。每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她会爬上房顶,走向已长到屋顶的丝瓜秧旁,翻看叶子和藤蔓,不时换一下角度,继续翻看叶子和藤蔓。在静默的早晨里,老人的一举一动,仿佛一场老式无声电影,弥漫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沧桑感。
晚饭时间。老人同样会爬到房顶,用一根长杆去挑动不远处的丝瓜藤蔓。随着暮色降临,老人的身影才渐渐隐去,只留几朵小黄花若隐若现地挣扎着一丝轮廓。
不久,我打听到一些关于老人的事:男人去世得早。她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后来添了孙子。孙子5岁的时候,一场车祸意外地夺去了她儿子的生命,事后儿媳妇带着孙子改嫁。就这样,她独自一人,守着这方空空的院子,陪伴着这房檐上的一团丝瓜藤蔓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她的故事让我感到悲伤。很难想象,她会否“意外”发现新冒出的小丝瓜,或发现它们一天天“神奇”地长大,也许在她的心中,世界就是这样无情的吧,瞬间欢腾又瞬间荒芜。
有一天,老人突然出现在了我家门口,我着实吃了一惊,在这之前我并未与她有过接触;一切都是我在暗处猜想而己。我带着疑惑请她进屋,她挪进屋内,露出和蔼的笑容,小声地说:“孩子,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她顿了一下接着说,“我看你每天都在窗前很长时间地发愣。”见我没回答,她接着又用试探性的语气问:“要不给大娘说说?”
看着她慈祥的眼神,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在屋顶上碰见的那个“老人”其实是我自己的影子,是我内心的孤独、落寞、苦恼在她身上的映射。想到这,我的内心之门豁然开启。我向老人诉说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孤独与落寞。
老人认真地听我说完,然后满意地点点头,说:“孩子,多出去走走吧,想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吧!”
那一刻,我泪如雨下。
我给美国邻居讲中医保健
靳军
周末,邻居莎拉为女儿办生日派对,邀我去帮忙。她先生汤姆从冰箱里拿出矿泉水,倒了半杯,又加了一大堆冰块,随后从兜里摸出两个胶囊,就着冰水灌了下去。
“生病了?吃什么药?”我顺口问。“胃药,他这两个月胃不舒服,医生给了些药,但总不好。”莎拉皱着眉。我建议他:不喝冰水,改喝温水。
美国人喜欢喝冰水。一般就是打开水龙头接一杯,再加上冰块:生活精致点的人就换瓶装水,加冰块是永恒主题。
我断定汤姆就是冰水喝多了,胃受了寒。于是,我讲解“不能用五脏六腑的热去暖胃里的冰,这样会刺激内脏,导致生病”。汤姆听我讲了半天。“我从小到大都喝冰水,为什么现在才胃痛?莎拉也喝冰水,她怎么不痛?”我对他循循善诱:“以前你年轻,身体素质好。现在体质下降,毛病就显出来了。莎拉也喝冰水,但她不像你,还喝酒。”
过了些天,汤姆主动向我汇报:他学习了中医关于“胃寒”的理论,觉得蛮有道理,于是,“中法西用”,以温水代替冰水,有时还泡上姜片,过了两星期,胃里舒服多了。汤姆说:“莎拉有时候手脚冰凉,你有什么建议?”
我向他们普及了“脚上有很多穴位”等知识,建议莎拉每晚用热水泡脚。几周后,莎拉也汇报手脚温暖,我的方法对她立竿见影。夫妻俩从此对我的崇拜如滔滔江水。我暗自发笑:我这点中医知识,在这竟能做“药到病除”的业余保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