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4日,奥巴马总统在自己生日当天,亲自向13名爱心人士颁发“公民奖章”,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焦点中的焦点,是其中的一位名叫关惠群的华裔女性获奖者。关惠群20余年如一日,长期用心照顾和关爱那些无家可归的弱势群体,她的感人善举也随之让世人熟知。
关惠群原籍广东开平。开平是著名的侨乡,有海外关系的家庭比比皆是。后来她辗转来到美国,投靠嫁到西雅图的姐姐。那年,她刚满14岁。姐姐每天出门上班后,她就在家看“公共电视台”的儿童节目“芝麻街”及“罗杰斯先生的邻居”。这两个节目就是她的学堂。“我从来没有上过学,都是留在家里。然后我在‘芝麻街’找到了最好的朋友,他们教会了我英语。”关惠群就是这样学的英语。
关惠群慢慢地开始用英语同人交流,并渐渐融入美国社会。38年前,她遇见了洪堡州立大学的教授陈伯良。经人说媒,她嫁给了这位物理博士,并跟随丈夫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北面的优瑞卡镇生活。两个儿子相继出生后,关惠群一心一意相夫教子,过着优裕的全职太太生活。
1984年,关惠群的大儿子陈溢俊上小学一年级了。关惠群每天都在儿子的教室外驻足守望,老师后来干脆请她进教室和孩子们一同学习。有一天,一个小女孩鼓足勇气告诉关惠群她很饿,她问:“您能给我点食物吃吗?”
关惠群当然能。于是,从这一天开始,关惠群每天在儿子的午餐盒里多放一个三明治给挨饿的小女孩吃。让关惠群不解的是,为何这个小女孩天天都吃不饱呢?她决定跟着小女孩到她家里去看一看。这一看不要紧,眼前的情景让关惠群大为震惊:小女孩根本没有家,她和家人住在一辆破旧的货车里,全家靠拾破烂为生。从这一天开始,关惠群决定向他们一家人提供食品。随着这种救济行为的深入,关惠群发现在优瑞卡镇甚至在整个加利福尼亚,像这个小女孩一家的类似情形有很多。这些无家可归者,都是不符合美国政府救济条件的弱势群体,大多是有心理疾病的退伍军人、药物滥用者等,许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其中也包括一些离家出走的青少年。
关惠群于是决定帮助她周围不幸的人。每天拂晓前,关惠群就起床了。她将两百多杯大罐咖啡、大量的甜甜圈等食物装上卡车,出门寻找躲在桥下、铁路边甚至灌木丛中的无家可归者,将食物发给他们。关惠群利用给他们送早餐的机会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还需要什么。如果他们需要打电话给父母,她会给他们一张电话卡;如果他们需要洗衣服,她会给他们一张当地洗衣店的洗衣券;如果他们需要衣服、毯子或者帐篷,她会找人捐赠这些物品……从那时起直到现在,20余年里,关惠群每天都要为约500个这样的人提供食物。
她的邻居沃茨尼与她已经相邻六年,他每天都能看到关惠群为了那些无家可归者忙进忙出的身影。有一天,沃茨尼偶然得知白宫网站的总统“公民奖章”推荐活动,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他的女邻居。沃茨尼说自己每天5点半起床,刚好会看到女邻居出门派发食品和咖啡,天天如此。
关惠群得奖后,她的事迹让美国民众大受感动。关惠群在领奖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不认为我是慈善家,我更像是母亲照顾孩子。早上,我煮咖啡和炸面包圈。中午,我做三明治或者热餐。除了住在街边或车里的人,我还在路上发现很多精神病人。我真心想照顾这些需要我帮助的人。他们甚至从来没有过真正的生活。”如今,在关惠群的带领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加入到帮助无家可归者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