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在老家发现了几本相簿。翻开来,里头整齐存放着的不是照片,而是我父母亲年轻时来往的书信。一张张泛黄的信笺,大部分是母亲写的。内容不离生活琐事,偶有岔题的,就是盼着当海军舰长的父亲早日归来。
母亲是韩国华侨,中文程度自然及不上父亲。于是我看到每封母亲写的信上,都会有一个个红笔圈着的错别字,那是父亲帮她挑出来的,然后又把信寄回给母亲。母亲收到信后,都会在被订正的字旁写上一整行对的字,就像小学生被罚写生字一样。父母俩如此不厌其烦,大约也是相互依靠的情意。后来想到他们的离异,让我不禁鼻酸。
据说他们从未吵架。我也好奇,每个人都好奇,他们从没吵过架,为何离婚?到了我自己谈恋爱,才有体会,不吵架的伴侣才要命。父亲是一个过分幽默浪漫的人,天塌下来的事,都可以一笑置之。母亲不能说杞人忧天,但事事要求尽善尽美。她的每一个今天,可以说都是为了明天做准备。
据大阿姨形容,我妈私底下对我爸还是那一丝不苟的周到。当时我爸的办公室离家只需要走路五分钟,他中午都会回家稍事休息。如果我妈下午需要帮我们洗澡,她会把毛巾先垫在浴缸里,再用毛巾把水龙头包起来,这样放水的声音就不会吵到睡午觉的爸爸。午间小孩终究会吵,我妈就带着我们去台湾疗养院旁的公园玩。但这种周到发挥到极致,就是两人的压力了。
我爸回家进门不愿意脱鞋,对有洁癖的妈妈是很大的威胁,但是她又不忍心改变丈夫的习惯,于是下班时间一到,她会沿着爸爸从门口到房间的路线铺上毛巾,以防地板弄脏。
爸爸不羁的性格让他还很年轻时,就放下一片大好前程的海军不做,拿了十万元退役金开了间“作家咖啡屋”。顾名思义,来的不是作家就是文学爱好者,爸爸遇见了,都转身跟妈说“不能收钱”。这样的生意自然不得善终。但接着他又开了家电影公司。我妈怀着我的时候,就顶着大肚子在电影街穿梭。我爸自己写了剧本,投资了一部据说很前卫的电影,叫《不敢跟你讲》。但片子上演前,因为内容涉及师生恋而被禁演。拍了部不能上映的电影,自然就不是投资,而是把钱丢进水里。
不知是生性乐观,还是因为祖父祖母给了我一个正常的家庭教养,我对于爸妈的分离,不能说太过在意。
离开对方之后,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婚姻。这也合理,那么年轻、时髦的两个人,自然应该再追求幸福。只是遗憾,他们其后的姻缘也无法甜美收场。个中的微妙不是身为晚辈的我可以了解。但这么多年来,我倒没有在我爸妈口里听到他们对对方有任何恶言,甚至每一年我爸的生日到了,都是妈提醒我的。
老家房子被国防部收回后,我爸只得独自搬出去住。公寓我找到了,也靠近老家,环境是爸熟悉的。但对一个老男人来说,生活上的琐碎事打理起来较费周折。我打了求救电话给妈,20分钟内,她穿着短裤,带着一堆工具,出现在我爸的新家。她戴上老花眼镜,没什么台词,动手帮我爸洗冰箱,刷地板……我爸站在旁边,突然说了一句:“树兰,谢谢你。”妈头也没抬,“都是为了我女儿啊!”妈的矜持是容易理解的,也许还有点“曾经同船渡”的情分。
那天傍晚,我姐也出现了,一家四口就这么碰在一起。在我有生的记忆中,这样的画面从来没有过。虽然来得晚了,空间也不相宜,但我还是很激动。
就这样他们开始有了交往,妈不在台湾时,爸会轮着搜集我的剪报。我若是出现在电视里,两人会互相通电话提醒对方收看。我出国时,我家里的除湿机要倒水,我妈会叫我爸去。回来后,我会在茶几上看到即将出国的妈留给爸的字条,写着要他记得帮我开窗、买点杂物什么的,也会看到同一张字条上我爸的字迹。当然我妈依然偶有错字,我爸不订正了,只是私底下跟我偷笑。
一天,我在路上突然看见他们两个,我停下车说:“哦,约会被我抓到!”他们急忙澄清说是要找新的公车路线,方便去我家。
我远远地看着他们两个,有种时光倒错之感。两个人因热恋而结合,生了一对女儿,然后了解多了,不得不分手。他们没有太多怨恨,各自试着去爱别人,但始终爱着孩子。如果不是太贪心,这样的人生应该是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