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经历使得少年小麦对于几件事情很发憷。
一、刮大风
小麦年少时发憷刮大风,倒不是怕大风把自己刮跑了,而是怕大风刮掉窗户扇儿。那时,小麦家住的是仿苏式住宅:房间大、房门大、窗户大。别的大一些都挺好,唯独窗户大却平添了不少烦恼。
房间的窗户是木制的,用料实在、做的厚重,窗户有两扇,外推开启,打开后用一付羊角挂钩挂住。这种窗户最怕刮大风,刮风时,窗扇儿被吹得一扇一扇地摇晃,如果不及时关住,就会先拽掉羊角挂钩,然后拉出窗扇儿与窗框连接合页上的木螺丝,使窗扇儿掉下来。而且,由于窗扇儿大,每当刮大风时风吹着窗户,关起来很费劲儿,得使足了劲儿拉住窗扇儿才能关上。
小麦家的窗扇儿就掉过很多次。窗扇儿坏了,得把它送到几里地远的房管所修理,很麻烦。如果赶上风雨交加的天气,掉了窗扇儿后还得赶紧设法挡雨。
由于一年四季,尤其到了夏季,难免会遇上风天,所以,怕刮大风扇掉窗扇儿就成了小麦的一块心病。久而久之,竟然在他的脑海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经常在梦中遇见刮大风,窗户怎么关都关不上,最后急得从梦中惊醒。
二、买煤
城市供应的煤型分为几个时期:最初是供应散煤、后来是供应煤球、再后来就是供应蜂窝煤。
文革之前,煤店有送煤工,居民买了煤之后,可以将煤票交给送煤工,等送煤工将煤送到家后,付给运费就行了。那时,小麦还小,妈妈也没有力气拉煤,所以每次都是请送煤工送煤。
可是,文革开始后,破除了四旧,连送煤工也被当成资产阶级的帮手给破掉了。从此,居民每月都得自己去拉煤。
到这时,买煤变得很麻烦了:得借一辆排子车,去了煤店后,先要排队交钱、开票,接着排队过皮(称空车的重量)、排队装煤、最后再排队过磅。买煤时经常可以看到,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煤场,买煤的车辆排成了圆圈,买煤的人多时能达到上百辆排子车排队,拉一车煤需要小半天的时间。
这时,由于小麦还在上小学,力气小,妈妈身体也虚弱,对他们来说,拉一车煤是很费劲儿的,所以每次买煤成了家里的难事,也是小麦最发憷的事。
三、买粮
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之前,对城镇居民供应的粮、油都是有计划的,得在粮店买粮。
小麦小的时候,是妈妈去买粮,小麦跟着只看不干;后来小麦长大了一点儿,就帮妈妈一起去买粮;再后来就是小麦独自去买粮了。
由于每月供应的粮油品种多,有时能上了十种,所以得事先准备好很多粮袋和油瓶。买粮时,先得排队算账、交钱、开票单(不排队的时候极少),然后把会计开的票单交给售粮员等候叫号,等叫到了自己时,赶紧按照售粮员的提示递上相应的油瓶儿、或者逐一张开各样的粮袋接油、接粮。买完后大袋小袋、大瓶小瓶的把自行车把和后座都占满了。
不过,后来小麦长大了一些,有了力气,就不发憷买粮了。
四、买酱油醋也得背语录
文革初期极左,遇事背诵最高指示已成风气。在商店买东西,买卖双方也要有革命对话:背诵毛主席语录或者革命口号都行。小麦本来就腼腆、不爱多说话,还要背语录、背口号,这就难住了他。
记得第一次遇上买东西要革命对话时,小麦是去打醋,排队到了柜台跟前,售货员背了一句毛主席语录后问,你买什么?按理儿,小麦应该也背诵一句毛主席语录,然后说我打醋。可是,小麦一紧张,想不起来背什么了,直接说我打醋,售货员就是不给打,直到小麦憋出了一句语录来,才卖给他醋。
相关阅读:
更多故事资讯可访问读书人故事频道:http://www.reAder8.cn/g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