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快乐与激情的大学小弟我的文集

发布时间: 2012-07-28 12:25:13 作者: rapoo

快乐与激情的大学——我的文集

前 言(科学网博客提供全书下载链接……)

  算起来,这已经是当老师的第19个年头了。包括第一年担任助课和辅导员工作,一直在和学生打交道,一直在从事着高等教育的工作。由初登讲台的菜鸟老师,到面临困惑以至于让自己差点让出了这三尺讲台,再到转型担任机关的教学管理干部弃教从管。当再次将自己定位到一线教师之时,这次复归爆发出了从未有过的激情。是啊,一个人的事业由激情开始,并不意外。当一个高潮过后,低谷的出现亦属于正常。在低谷中待的久了,一种走向是平平稳稳地度过余下的职业生涯,中规中矩,甚至也还可以将这份工作兢兢业业地干下去。而另一种走向则是从低谷中走出,达到另一个高度,这时面临的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两本集子记录了我在走出低谷找回自我后,通过博客记录的平凡工作。用四年的时间,仅收录到集子中的文字就达到近30万,这个统计出乎我的意料。这些文字,又承载了多少曾经的快乐与焦虑。不少文字是凌晨码出来的,常常是白天发生过的事,到半夜时忽然醒来,以至于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及至了无睡意之时,悄然起床,文字自然从手下流出。写作是我保持工作激情的一种方式,写作也带动我看了不少的书,视野从此而打开。我的写作首先是写给自己的,求真成了首要的原则,久而久之,让自己更能追随内心,写真话,写心里话,一些致使教师群体情绪低落的事情,却可以写出不落俗套的激昂,引导自己坚强面对。逐渐地,这种不断强化的激情呈现出了一道道清晰的脉络,形成了自己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方面鲜明的立场,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一些粉丝,这些文字也成了与这些志同道合的同行,以及追求进步的或渴望从迷惘中走出的学生们交流的载体。现将这些文字整理在一起,无疑将更方便和同行及学生的交流。
  文集的上册侧重于“教”的话题,主要目的是便于同行开展交流。“关于我”的话题放在最前面,便于读者了解这个安于现状、追求幸福生活而又愿意挑战制约,能够在教育事业中倾心投入的“迂者”是如何炼成的,从而了解迂者与众不同的观点以及不少“出格”的行为。随后的“教育教学观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感想与总结”记录了我学习、工作的片段,以及在工作中思考得到的启示。
  文集的下册侧重于“学”的话题,读者群的面向是学生。“教育故事”中,几件不愉快的事情对我的思想影响至大,直至现在也把握不定是否处理得当,放在前面以求进一步的争议。当然,我的教育故事中更多的是让人舒服的事情,正常的事情往往不具备新闻价值,仅有少数的被做了记录。在学习指导的话题上,离不开我担任班主任的,两个刚刚毕业的班级。“班级指导”中文章均来自新浪博客“我的08学生”专栏,是在班级处于不同年级时,在几次主要的班会上对同学们提出的总体要求。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学生们都乐意向我提出问题,我将同学们的疑惑及我所想到的关于学习的话题编入“学习指导”部分。现在,我开出了一门自己很喜欢的全校通选课“大学生学习指导”,这也将引领我进一步深入这个领域,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方法和思维问题。当然,也有学生的问题和专业学习有关,这部分文章归入“专业学习指导”部分。近几年,由于扩招的影响,很多老师深感“顾不上”做很多事情,自己也有同感,而学生的学习又非常依赖老师能够关注到具体每一个人。这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我的解决方案是发展有专业背景的学生社团,充分利用学生的力量,在互帮中共同进步。“专业社团指导”的工作刚刚起步,但这是我未来几年想要倾心投入的领域。
  实际上,老师必须关注学生“学”的问题,而学生了解一些老师“教”的话题也有不少益处。所以,文集上下两册的安排并不是对读者阅读范围的限定。就一篇文章而言,其中有教的成分,也有学的成分,教和学分不开,无论放到哪一部分都有二难的窘境。有耐性的读者不妨通读,但这也无疑加重了作者的心理负担:我那罗嗦的文风不免要占用您宝贵的时间了。
  激情的工作还要进行下去,这是快乐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写作也将继续下去,这本文集也只是一个开始。随后更多的话题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xhelijian)和CSDN博客(http://blog.csdn.net/sxhelijian),前者的主题是“心系教育,热爱生活”,而后者的主题是专业教育与IT学习指导。

  最大的愿望,普天下的学子也能获得本来该有的快乐和激情。


  全书下载请到我的科学网博客:下载链接……



快乐与激情的大学——小弟我的文集
2楼lfmilaoshi昨天 22:27
有了您,教育就有了希望。。。。米老师
Re: sxhelijian昨天 14:45
回复lfmilaoshi 把这些文章集起来,就是感觉高校中的师生,快乐和激情太少了,作为大家中的一员,被所谓的指挥棒忽悠得唯独没有了自己。我是在这种矛盾中找到了快乐,包括与学生并肩与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不良学风作斗争的快乐,也在抛开一些功利后找到投入工作和生活的激情,努力地把握着自己的原则,保持着平衡,这些似乎也有借鉴之处。我曾经很费劲地探索和实践过的某些做法,或许能被大家以较小的代价直接参考。至于极迂腐的一些东西,看看当作笑料都可以。
1楼TMS_LI前天 08:50
大学里,有实践能力,有责任心的老师不多呀。看到您的文章,很欣慰。
Re: sxhelijian前天 10:33
回复TMS_LI 做到这个不容易。除了学生的肯定,再就是经常写写文字,让工作的激情保持,也成够将不快踩在脚 下,快乐前行。

读书人网 >其他相关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