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什么是Seebeck温差发电效应

发布时间: 2012-09-04 14:19:30 作者: rapoo

什么是Seebeck温差发电效应?

许多物理现象总是需要有人去发现,就是发现了也未必很快就能用得上。

请看以下肖像:

什么是Seebeck温差发电效应

这就是1821年发现“温差发电”效应的德国物理学家Thomas Johann Seebeck。温差发电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把两块性质不同的金属片紧贴着放在一起,一面加热,另一面致冷,此时,在这两块金属片之间就产生“电势”,可以形成电流回路。人们把这种现象叫“Seebeck现象”。实际问题在于,选取什么金属材料,温差需要多大,才能使Seebeck现象所发出的电能有实际用处。要是只能发出几个微瓦的电,这种物理效应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人类社会在隆隆声中不断前进,对此,我们往往感觉不到,整天无为度日(下棋打牌)。8月6日,美国“好奇号”火星漫游者(Rover)登陆火星,这是人类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我们要问,“好奇号”的动力来自何处?有人说,是核动力呗!此言不错。但是,核裂变的热能是怎么变为电能的?使用小汽轮机发电?那是在说笑话。

在“好奇号”上,Seebeck效应就派上了用处,将核裂变的热能源源不断地直接变为254瓦的电源(平均值,不分白天黑夜。“好奇号”就有这么多的“电”,走路必须很慢,每秒钟4厘米,其憨态很可爱。现在,Seebeck早已不在人间,他哪能知道温差发电如今在火星上推动“好奇号”缓慢行走呢?

说明:如今纳米技术(材料)在迅速推进温差发电走向实际应用。



读书人网 >其他相关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