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Spring源代码分析 -FactoryBean(小弟我

发布时间: 2012-10-13 11:38:17 作者: rapoo

Spring源代码分析 ---FactoryBean(我是谁,谁是我,谁是谁)
原创 Spring源代码分析(9)---FactoryBean(我是谁,谁是我,谁是谁) 收藏
本节,我们最分析ioc的最后一个核心点,那就是FactoryBean;
在ioc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bean,他的引用并不是只想他自身,而是通过折射指向了别的bean,就因为他的存在,使得他支持了jdbc,jndi等多种j2ee技术,他维持了 spring的80%的功能的实现,那么,就让我们来详细的分析一些这个神奇的bean,就好像武林外传里面的秀才杀死姬无命一样的,谁到底是谁,我们看似在取得factoryBean,却拿到了另外的一个类,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我们以 MethodInvokingFactoryBean为例子,这是一个很奇妙的bean,如下配置:

1. <bean name="methodInvoke" + beanName + "' is a factory bean");
19. }
20. try {
21. beanInstance = factory.getObject();
22. }
23. catch (Exception ex) {
24. throw new BeanCreationException(beanName, "FactoryBean threw exception on object creation", ex);
25. }
26. if (beanInstance == null) {
27. throw new FactoryBeanNotInitializedException(
28. beanName, "FactoryBean returned null object: " +
29. "probably not fully initialized (maybe due to circular bean reference)");
30. }
31. }
32. else {
33. // The user wants the factory itself.
34. if (logger.isDebugEnabled()) {
35. logger.debug("Calling code asked for FactoryBean instance for name '" + beanName + "'");
36. }
37. }
38. }
39.
40. return beanInstance;
41. }

transformedBeanName去掉了beanName的&符号;
isFactoryDereference(name)判断一个类名是不是以&开头,如果这个类是FactoryBean并且beanName以&开头,那么则返回这个FactoryBean的本身,如果不是以&开始,则返回他所要转换的类;
beanInstance = factory.getObject();

就这样,我们在不知不觉的就完成这次南水北调的转换! *_*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Spring代码的此功能实现,在整个实现中,spring的代码都很有调理,很好的体现了面向接口编程,几乎每个具体的类(工具类除外)都是从接口开始着手,并且一层一层就想洋葱一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比如,首先,抽象出来一个顶层的factoryBean接口,提供了bean转换的统一接口,为我们组合型模板方式提供了可能,我们只要在beanFactory中调用他的getObject,而不必管这个类是从jndi还是从别的类的方法中得到的,从而把BeanFactory与具体的FactoryBean实现解耦开来,而且在MethodInvokingFacrotyBean中,我们把转换方法的实现用继承的方式委托给了MethodInvoker,功能复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如这个一样的继承,坏处就是这是一种编译器的复用,无法实现策略模式一样的转换算法的功能,但是他好的就是我们不用显示的把委托代码重新写一次,而组合复用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更换不同的MethodInvoker的实现,如果这里的targetClass和targetMethod有另外的处理方式,即MethodInvoker有另外的实现方式,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如果没有的话,我们选择更方便的继承方式;
在代码中,大量的使用了工具类,这是单一职责原则的体现,为了避免意外的情况发生,或者说用户的盲目扩展,很多公开地方做了防御性的判断,并且在意外情况发生,输入参数非法的地方,抛出了明确的异常,这正式代码大全里所说的防御性编程的良好的体现,往往是这么一些微小的细节,更加的体现了大牛们代码的质量;设计的合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去研究的地方;

因为我也初出茅庐,这些文章也只是我看spring源代码的一些小小的心得,在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的同时,其实更多的是给自己招一个随处可得的笔记本,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交流,在前面的getBean方法中也许分析得有些模糊,但是通过前几节对反射的重新复习,cglib的应用和asm的了解,和对ioc的代码一些全局的了解,现在我们再去看getBean代码,基本上不存在着什么疑问,至少我是这样的;所以,我想ioc的分析,应该就差不多到这里了,而spring的微核就是这个ioc容器,搞清楚这些对我们将来分析外围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http://blog.csdn.net/turkeyzhou/archive/2008/09/24/2974922.aspx

读书人网 >软件架构设计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