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成长的七个心理寓言(二):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心理点评:
你在为谁而"玩"
这是我在2005年6月18日的《你职业枯竭了吗?》一文中提到的寓言。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 --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切记: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
在这个衣食住行还成问题的朝代里,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写自己想写的程序,不可能 3 楼 JavaCrazyer 2010-05-17 感同深受啊,确实如此 4 楼 夏天要下雨 2010-05-17 嗯。。我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也变得越来越现实了。甚至,有时候听到我的学弟说“我现在不在乎工资,只看公司的发展前景”反而会觉得他们幼稚。。。。其实,反过来想,我自己是多么的俗。。 5 楼 JavaCrazyer 2010-05-17 务实还是比较重要的哦 6 楼 ningxiaofeng 2010-05-18 这个故事说明老人挺聪明的。
不过如果我想学习,我干嘛不好好在家学习,而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加班上 7 楼 anry513 2010-05-19 我的源动力是周游世界,可是为了生活而上班 8 楼 JavaCrazyer 2010-05-19 有梦想才有动力,工作才会踏实 9 楼 czwlucky 2010-05-19 alanjaver 写道当你发现自己不去“为老人而玩”就要饿着肚子时,你还能有这等觉悟吗?
在这个衣食住行还成问题的朝代里,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写自己想写的程序,不可能
这个故事中孩子来玩儿本来不是为了得到美分的,这一点很重要,那是他们愿意来玩儿,是为了高兴。如果按兄台这样理解,那就完全违背故事本意了。 如果你选择一份工作本来是自己喜欢的,然后还没有学到真本事时就为了工资而放弃学习的机会并产生愤怒或绝望,这才是本故事要表达的意思。 10 楼 JavaCrazyer 2010-05-19 czwlucky 写道alanjaver 写道当你发现自己不去“为老人而玩”就要饿着肚子时,你还能有这等觉悟吗?
在这个衣食住行还成问题的朝代里,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写自己想写的程序,不可能
这个故事中孩子来玩儿本来不是为了得到美分的,这一点很重要,那是他们愿意来玩儿,是为了高兴。如果按兄台这样理解,那就完全违背故事本意了。 如果你选择一份工作本来是自己喜欢的,然后还没有学到真本事时就为了工资而放弃学习的机会并产生愤怒或绝望,这才是本故事要表达的意思。
其实故事深层次的意思很多的,各有见解,都有道理 11 楼 13594135 2010-05-24 你为现实的各种因素,我也变成了这种人了 12 楼 JavaCrazyer 2010-05-24 13594135 写道你为现实的各种因素,我也变成了这种人了
这句话是真是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