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多线程(九)之ReentrantLock与Condition
一、ReentrantLock 类
1.1 什么是reentrantlock
java.util.concurrent.lock 中的 Lock 框架是锁定的一个抽象,它允许把锁定的实现作为 Java 类,而不是作为语言的特性来实现。这就为 Lock 的多种实现留下了空间,各种实现可能有不同的调度算法、性能特性或者锁定语义。 ReentrantLock 类实现了 Lock ,它拥有与 synchronized 相同的并发性和内存语义,但是添加了类似锁投票、定时锁等候和可中断锁等候的一些特性。此外,它还提供了在激烈争用情况下更佳的性能。(换句话说,当许多线程都想访问共享资源时,JVM 可以花更少的时候来调度线程,把更多时间用在执行线程上。)
reentrant 锁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有一个与锁相关的获取计数器,如果拥有锁的某个线程再次得到锁,那么获取计数器就加1,然后锁需要被释放两次才能获得真正释放。这模仿了 synchronized 的语义;如果线程进入由线程已经拥有的监控器保护的 synchronized 块,就允许线程继续进行,当线程退出第二个(或者后续) synchronized 块的时候,不释放锁,只有线程退出它进入的监控器保护的第一个 synchronized 块时,才释放锁。
1.2 ReentrantLock与synchronized的比较
相同:ReentrantLock提供了synchronized类似的功能和内存语义。
不同:
(1)ReentrantLock功能性方面更全面,比如时间锁等候,可中断锁等候,锁投票等,因此更有扩展性。在多个条件变量和高度竞争锁的地方,用ReentrantLock更合适,ReentrantLock还提供了Condition,对线程的等待和唤醒等操作更加灵活,一个ReentrantLock可以有多个Condition实例,所以更有扩展性。
(2)ReentrantLock 的性能比synchronized会好点。
(3)ReentrantLock提供了可轮询的锁请求,他可以尝试的去取得锁,如果取得成功则继续处理,取得不成功,可以等下次运行的时候处理,所以不容易产生死锁,而synchronized则一旦进入锁请求要么成功,要么一直阻塞,所以更容易产生死锁。
1.3.1 实现可轮询的锁请求
在内部锁中,死锁是致命的——唯一的恢复方法是重新启动程序,唯一的预防方法是在构建程序时不要出错。而可轮询的锁获取模式具有更完善的错误恢复机制,可以规避死锁的发生。
如果你不能获得所有需要的锁,那么使用可轮询的获取方式使你能够重新拿到控制权,它会释放你已经获得的这些锁,然后再重新尝试。可轮询的锁获取模式,由tryLock()方法实现。此方法仅在调用时锁为空闲状态才获取该锁。如果锁可用,则获取锁,并立即返回值true。如果锁不可用,则此方法将立即返回值false。此方法的典型使用语句如下:
final boolean transferForSignal(Node node) { if (!compareAndSetWaitStatus(node, Node.CONDITION, 0)) return false; Node p = enq(node); int c = p.waitStatus; if (c > 0 || !compareAndSetWaitStatus(p, c, Node.SIGNAL)) LockSupport.unpark(node.thread); return true;}
上面就是唤醒一个await*()线程的过程,根据前面的小节介绍的,如果要unpark线程,并使线程拿到锁,那么就需要线程节点进入AQS的队列。所以可以看到在LockSupport.unpark之前调用了enq(node)操作,将当前节点加入到AQS队列。
参考:
《深入浅出 Java Concurrency》—锁机制(一)Lock与ReentrantLockhttp://blog.csdn.net/fg2006/article/details/6397894
Java多线程基础总结七:ReentrantLock(2)
http://www.bianceng.cn/Programming/Java/201206/34155_2.htm
再谈重入锁--ReentrantLock
http://tenyears.iteye.com/blog/48750
深入浅出 Java Concurrency (9): 锁机制 part 4
http://www.blogjava.net/xylz/archive/2010/07/08/325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