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协议模型,与实际应用
1、物理层:定义: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物理链路的创建、维持、拆除,提供具有机械的,电子的,功能的和规范的特性协议:USB,IEEE 1394 interface,Bluetooth,802.11系列的大部分局域网协议,广域网协议。Ethernet physical layer Including 10BASE-T, 10BASE2, 10BASE5, 100BASE-TX, 100BASE-FX, 100BASE-T, 1000BASE-T, 1000BASE-SX 介质:双绞线,光纤。曼彻斯特编码 (Manchester Encoding),比特流2、数据链路层:定义:提供透明的(数据内容格式编码无限制,调用者感觉不到存在)和可靠的数据传送基本服务。服务:对帧定界、同步、收发顺序的控制。传输过程中的流量控制(很多高层协议也有),差错检测和差错控制等方面。 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Ethernet,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数据传输单位:frame,包含校验码,用于差错控制,帧定界:能从比特流中区分出帧的起始与终止,帧frame不能按时间间隔来区分。封装:地址段(MAC),控制段,数据段报头:因协议而异:HDLC一个字节,ATM5个字节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提供了两种无连接和一种面向连接的三种操作方式:方式一:无回复的非连接导向方式,它允许发送帧时:给单一的目的地址(点到点协议或单点传输);给相同网络中的多个目的地址(多点传输,要分组);给网络中的所有地址(广播传输)。方式二:面向连接的操作方式。给每个帧进行编号,并保证按次序接收。方式三:有回复的无连接方式。它仅限于点到点通信。LLC报头:DSAP(Destination Service Access Point) 8bits, SSAP, Control字段 8或16bitsLLC PDU控制字段有三种(只有U帧在广泛使用):U(Unnumbered)帧,8位的控制字段,特别用于无连接的应用I(Information)帧,16位的控制和帧编号字段,用于面向连接的应用S(Supervisory)帧,16位的控制字段,用于在LLC层中进行管理监督。 网络层:网际互联服务:路由选择、虚电路分组交换、数据报分组交换、阻塞控制方法协议:IPv4,ARP,OSPF报头:20-24字节 传输层:服务:1分割与重组数据,2按端口号寻址,3连接管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纠错的功能 TCP:如打电话四种TCP拥塞控制算法: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 UDP:缺乏拥塞控制:如写信无连接: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不维护连接状态面向报文:对应用程序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给IP层。既不拆分,也不合并,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因此,应用程序需要选择合适的报文大小。 报头:4字节(4个域: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数据报长度、校验值,各占用2个字节)应用: DNS,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路由信息协议(RIP)和某些影音串流服务等等。可对数据报,编序号,有应用程序来实现可靠连接 RTP: 会话层:session,认证 表示层:数据语法转换、语法表示、数据处理(加解密、压缩解压,编码解码) 应用层:应用程序http,ftp,或者自己定义的数据格式。多播tcp/udp都是单播。tcp建立socket连接,且是双向的,udp不建立socket连接,上层对数据丢包和乱序作特殊处理与迅雷p2p技术:视频点播、电视会议、远程学习路由算法及协议:构造树型路由: 1)分组以并行方式沿树枝到达不同的接收者;2)分组的复制仅在分叉处进行,使得网络中所传送的分组数最少。主要有泛洪(Flooding),生成树(Spanning Tree,ST),最短路径树(Shortest Path Tree,SPT),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MST),最大带宽树(Maximum Bandwidth Tree,MBT),反向路径广播(Reverse Path Broadcasting,RPB),裁剪的反向路径广播(Truncated Reverse Path Broadcasting,TRPB),Steiner树(Steiner Tree,ST),受限Steiner树(Constrained Steiner Tree,CST),反向路径多播(Reverse Path Multicasting,RPM)和核心树(Core-Based Tree,CBT)等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