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从硬件视角看操作系统发展轨迹Fro

发布时间: 2013-10-06 18:25:14 作者: rapoo

从硬件角度看操作系统发展轨迹——From a hardware perspective operating system trajectory

操作系统理论是在计算机的应用中诞生并成长的,它的发展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下表是从硬件角度看操作系统的发展轨迹。

年 代

硬件特点

操作系统特点

背 景

机械计算机时代(17世纪~20世纪初)

①纯机械结构,低速

②只能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纯手工操作

从计算尺到差分机再到分析机发展了数百年

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20世纪50年代末)电子管计算机

①体积大,能耗高,故障多,价格贵

②难以普及应用

无操作系统

(程序以机器码编写,载体从插件板到卡片与纸带)

1906年发明电子管;

1946年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

第二代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晶体管计算机

①采用印刷电路

②稳定性与可靠性大大提高

③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④进入实际应用领域但数量有限

①单道批处理系统

②操作系统以监督软件形式出现

③任务按顺序方式处理

1947年发明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
代初)集成电路计算机

①体积减小,性价比迅速提高

②小型计算机发展迅速

③进入商业应用领域

④尚不适合家庭应用的需求

①涌现大批操作系统,包括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

②奠定了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框架

1958年发明集成电路;1971年Intel公司发明微处理器

第四代计算机(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①性能大幅度提高,价格不断下降

②个人计算机成为市场的主流

③计算机迅速普及

④计算机应用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

①操作系统的理论基本完善

②系统与网络通讯一体化(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

③人机交互成为设计重点

④操作系统性能日渐稳定

1981年IBM-PC机诞生;1993年Internet开始商业化运作

从上表可以看出:

在硬件的性价比较低的时候,操作系统设计追求硬件的使用率,从批处理系统发展到分时系统。

随着硬件性价比越来越高,操作系统的设计开始追求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出现了多处理器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计算机普及后,操作系统的设计开始追求用户界面的友好。

第一代和第二代计算机系统应用范围很小,操作系统的发展非常缓慢,直到第三代计算机系统出现后,才得以高速发展。

从第三代到第四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没有变化,说明计算机硬件结构已经稳定,操作系统的发展逐渐摆脱随硬件一起发展的状况,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进入第四代计算机系统后,分布式系统和多处理器系统虽然极大地扩充了操作系统理论,但其系统结构并没有变化,只是各功能模块得以进一步完善。

总的来讲,随着操作系统理论的不断发展,操作系统设计中与硬件相关的部分所占比重越来越小,渐渐走出软件依附于硬件的局面,至今操作系统设计已经支撑起一个庞大的软件产业。

读书人网 >操作系统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