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 微信公众帐号开发教程第16篇-应用实例之历史上的今天
内容概要
本篇文章主要讲解如何在微信公众帐号上实现“历史上的今天”功能。这个例子本身并不复杂,但希望通过对它的学习,读者能够对正则表达式有一个新的认识,能够学会运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公众账号。
何谓历史上的今天
回顾历史的长河,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历史上的每一天,都是喜忧参半;可以了解历史的这一天发生的事件,借古可以鉴今,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查看历史上每天发生的重大事情,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提高人文素养。
寻找接口(数据源)
要实现查询“历史上的今天”,首先我们要找到相关数据源。笔者经过搜索发现,网络上几乎没有现成的“历史上的今天”API可以使用,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爬取、解析网页源代码的方式得到我们需要的数据。笔者发现网站http://www.rijiben.com/上包含“历史上的今天”功能,就用它做数据源了。
开发步骤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们需要清楚该应用实例的开发步骤,主要如下:
1)发起HTTP GET请求,获取网页源代码。
2)运用正则表达式从网页源代码中抽取我们需要的数据。
3)对抽取得到的数据进行加工(使内容呈现更加美观)。
4)将以上三步进行封装,供外部调用。
5)在公众账号后台调用封装好的“历史上的今天”查询方法。
代码实现
笔者将上述步骤1)、2)、3)中的代码实现封装成了TodayInHistoryService类,并对外提供了getTodayInHistory()方法来获取“历史上的今天”。实现代码如下:
从上面的源代码截图中可以看到,我们需要的数据被包含在<div class="listren">标签内,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正则表达式要这样写:
(.*)(<div class=\"listren\">)(.*?)(</div>)(.*)
我们使用括号()将正则表达式规则分成了5组,下面是这些分组的说明:
第1组:(.*)表示网页源代码中<div class="listren">标签之前还有任意多个字符。
第2组:(<div class=\"listren\">)中的反斜杠表示转义,所以该规则就是用于匹配<div class="listren">。
第3组:(.*?)表示在标签<div class="listren">和</div>之间的所有内容,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数据所在。
第4组:(</div>)就是用于匹配<div class="listren">的结束标签。
第5组:(.*)表示在</div>标签之后还有任意多的字符。掌握了正则表达式规则的含义,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extract()方法中全都是在使用m.group(3),因为m.group(3)就表示匹配到数据的第3个分组。m.group(3)的内容如下:
说明:与其说这是一篇关于公众帐号应用开发的教程,倒不如说这是一篇关于网页数据爬取的教程。本文旨在为读者开辟思路,介绍一种数据获取方式。当然,这种做法也是有弊端的,当网页改版源代码结构发生变化时,就需要重新改写数据抽取代码。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通过留言或关注微信公众帐号xiaoqrobot来支持柳峰!
转帖请注明本文出自柳峰的博客(http://blog.csdn.net/lyq8479),请尊重他人的辛勤劳动成果,谢谢!
- 2楼xuhongyupai24分钟前
- 今天在群上看见出来新的了,立马就来看看!果断顶一个
- 1楼chenyaqiang1小时前
- 大爱啊。老师辛苦了。让我受益匪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