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前产品经理谈创业团队管理:做好情景管理,控制团队规模
动力低,水平低:这个情境很简单。它表示员工没有处在合适的岗位上,或者不知道如何在公司里起到有效的作用。这时公司和员工差不多就该分道扬镳了。
动力高,水平低:这是员工被聘用或者升职之后最常见的情境。这时他们往往充满激情,但却不了解公司情况,公司文化或者不清楚具体的工作内容。这种情境下最佳的管理方法是微观管理(Micromanagement),将员工的动力转化为技能,从而使员工的工作更加高效并感到被重视。具体来说,这时管理者需要时常关心员工的工作进度,不断取得他们的反馈。如此,员工学习周期变短,了解自己每天工作的效果。几周之内,他们就会学到很多,变得更加高效。
动力低,水平高:换句话说,快被榨干了。员工已经为公司尽心尽力工作了很久,而管理者这时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员工跳槽。面对这样“累感不爱”的员工,管理者最好是给他们几周的时间“透透气”,允许他们自己喜欢或独立负责的项目,找回原来的激情和动力。
动力高,水平高:这无疑是员工最好的状态,而此时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无为而治。
情境管理法提供了一种简化的框架,帮助管理者确定每位员工所处的状态,并用正确的方法发挥他们的潜能。
创业公司管理最佳方法2:合理的团队规模
在创业公司的核心,它的一大优势是专注带来的速度。组织良好的团队可以完成伟大的事情。创造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是创业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始人需要平衡的,是控制范围(span of control)与管理职责范围(span of managerial responsibility)之间的关系。
但在《纽约客》的一篇文章中,Amazon 的杰夫?贝索斯关于交流这一点却发表了大相径庭的观点:交流是低效的表现。它意味着员工没有紧密地、有机地工作在一起。所以,我们应该减少交流而不是增加交流。
贝索斯利用“两个披萨的团队理论”来减少沟通,即如果两个披萨不能让一个队伍吃饱,说明这个队伍太大了。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指出,一个网络的价值等于该网络内的节点数的平方,而且该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套用此定律,一个团队里的人际关系的数量会随团队的人数增加而指数型增长。所以很多人认为,团队越小,所需的沟通越少,则团队会更加专注,产出更多。
如何管理这么多小团队?一个经理管得来吗?在 Google,我估算过不同项目里产品经理和工程师的比例。而这个比例更一般的意义就是“控制范围”。根据我的估算,Google 的平均比例是 1:7,但不同项目的偏差很大。工程师较多的搜索团队,产品经理和工程师的比例的 1:20 甚至更高。而一些新产品的比例可能是 1 个产品经理配 2 到 4 个工程师。
为什么偏差这么大?我发现最佳的解释就是 Peter Drucker 所提出的“管理职责范围”,即团队“所需的指导和协助的程度”。换句话说,一些资深的工程师团队,如 Google 的搜索质量团队,不需要很多指导与协助,因为他们已经有足够的经验。这些队伍即使超过 15 人,也能保持卓越。而对产品或新领域不熟悉的初级团队,需要给他们更多的职责,意味着更小的团队规模。
有些公司如 37Signals 和 Valvel 采取扁平化的结构,让员工进行自我管理。这些管理结构可能很有效,但前提是队伍不需要很多指导与协助。而研究也表明,团队规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更好的团队规模一定很好地平衡了“控制范围”与“管理职责范围”的关系。
原文:tomtunguz.com / 翻译:36Kr
原文:http://www.iteye.com/news/28515-Startup-team-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