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主题征文”nbsp;福伯的春联

发布时间: 2012-01-25 03:06:56 作者: kind887

在我的家乡,每到小年,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颇有些“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味。按理说,这春联年年换,年年贴,早该有司空见惯之嫌了吧,可大概是因为千百年的老规矩和好奇心,春联总是无法从人们心中抹去。这不,又有一大群人一窝蜂似得拥在福伯的家中,看他写的春联了。

福伯,一个又能干又能文的秀才。他写的对联不仅刚劲有力,还能紧紧抓住时代的变更,紧扣着农民的生活。怎么了?您觉得难以置信?那您就随我去见识见识福伯——村里喝“墨水”最多的人写的对联吧!

在国弱民穷的时代,尽管福伯干活卖力,可贫困却依然像影子一般死死缠着他,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临过年时,子女催促着他写副春联。福伯瞧了瞧破旧不堪的茅草屋,打量着身上补丁套补丁的衣衫,重重地叹了口气:“年年写招财进宝有什么用?眼看借的债…..”说到这,福伯眼睛一亮,奋笔疾书:辞旧岁旧债未还,迎新春新愁又添。子女埋怨说,太不吉利了。福伯甩了甩笔,默默的又写了一幅——今日债起千,明年全还清。横批也寄托了他无限的希望:送穷神。

粉碎了四人帮之后,国家百业俱兴,福伯的日子倒也是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有人打趣的说:“以后你福伯就是‘富伯’了!”他倒也很有兴致的应了一声:“要得!”过年时,福伯感慨良深,挥笔写下了他的喜悦——十载秋风浸岁月百花凋零,一朝春雨洗山乡万木峥嵘。子女也参与进来,给了个横批:富在眼前。

眨眼到了1983年,党的政策像春风般吹过了这个小山庄。村里开始实行土地承包到户,福伯一家承包了近50亩地,日夜劳作,耕种下无限的希望。深秋时,收获了无边的喜悦。临过年时,一结算,除去开支,尽赚七八百,福伯这下真成了“富伯”了,他饱蘸着墨水,带着满脸的红润与喜悦,在纸上写下一副春联:唢呐同奏喜迎包产到户,鞭炮齐鸣恭贺富字扎根。横批——小康之家!

随着时光巨轮的旋转,党的政策漫山遍野。人民的生活有如此灿烂的烟花,直冲云霄,在高空下留下一抹抹艳丽。如今,福伯家的生活已经今非昔比了,电视机,电冰箱,电脑….

各种现代电器一应俱全,一座座高高的楼房,在山村的夕阳下显得格外耀眼。有人却不解:“为什么不建座小洋楼气派一下?又不缺钱。”福伯耐心的跟前来问这个问题的人解释着:“如今国家还未实现正在的共同富裕,即使有多余的钱,也应该用来帮助贫困的人们!”福伯,他用行动很好的诠释了“言行一致”这个词语的含义;福伯,这个产粮大户,拒绝了粮贩子们的劝说,把粮食全部捐给国家;福伯,为了国家的安危,毅然的把两个儿子送进军营;福伯,他看见村里教学楼的破旧,慷慨的拿出了资金….

又是一年春节,福伯看着涌来的人群,顿时明白了人们的来意。这位年满八十,经历过沧桑,看着祖国变迁的老人家,大手一挥,取来了笔墨纸砚,在纸上又一次的写下了现在生活的写照——昔时乡村闭塞遇年景差无施才处,今日信息灵通有用武之地。横批高悬:振兴中华!

朋友,从这些对联中,你是否读出了农民生活巨大的进步?也衷心祝愿福伯,祝愿祖国——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优秀!

江西宜春四中初三(7)班 乐静怡

标签:福伯的春联
读书人网 >读(观)后感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