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穿红嫁衣的新娘
序
赌场。一壮汉伸手接过一老人递过来的一银元,嘴里嘟嘟哝哝着:“不够,太少了,再加点”老人再递过一块银元:“加一块,你真不知足。成交。”壮汉躲在老人身后,来到赌场门口,指了指站在街口东张西望的女人“那个穿花大褂,带红头巾的,看好了吗,我走了。”老人走出大门,一招手,四五个青年推着一两小车一拥而上,将女人堵上嘴,蒙上眼,五花大绑,往车上一放,推着车飞快地跑去,一任女人呜呜咽咽的哭喊。村前停满了迎亲的队伍。一群女人走了上来,松了绑,拿下蒙头布:“快看,多俊哪,白白嫩嫩的,真是美若天仙。”“快别哭了,今天是你的大喜日子,莽牛正等着你拜堂呢!”“别看他叫莽牛,可会疼人呢。”“真是掉进米坛子了,有你享不尽的福呢。”女人们七手八脚给女人换上红嫁衣,盖上红盖头。一路吹吹打打,向祠堂走去。那莽牛就是现在方村小宝的大爷。那女人真争气,一口气给莽牛生了七个,五男二女。于是人们相信那红嫁衣是宝,代代娶亲都穿那红嫁衣。甚至村里人结婚都借了去穿呢。
背景山村几十年都没变,偏僻落后贫穷。千年的古磨慢悠悠的转。人们说这里:鸟不拉屎,草不结籽,树不开花,鸡不生蛋。风不生,水不起,望眼欲穿盼春风。
进行曲改革开放,一夜春风满神洲。 我们小山村喜事本来就少,但一有喜事,全村人都动起来了。这几天,吴大伯的儿子小宝要结婚了。全村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这小宝,年岁不小,都了,属大龄青年,在我们这里算晚婚了。这么晚才结婚也算新鲜,加上他的婚事拖这么长都是因为村里的原因,就更新鲜。他的对象知道我们村子很偏远,交通不便,便提出条件:村里不通水泥路就不结婚。我们村离大马路虽然只有三华里,但要修路得多万,村里人虽说富了,但没人领头,人心不齐,路总修不了。小宝家承包荒山,养猪,赚了不少钱,房子做得很气派,金碧辉煌,像个宫殿。小宝想自己掏钱把这条路修了,可吴大伯就是不同意。也难怪,这吴大伯以前很穷,是出了名的抠。多万,不是要了他的命吗?一拖就三年。但他的儿媳妇经常开车过来,买些营养品给他,人前人后大伯大妈甜甜地叫,人又漂亮聪明。他他心眼里喜欢,但又怪她太不顾家了,几十万的给别人,他想不通。儿子一天天长大,看着别人抱孙子,吴大伯心里急啊。跟儿子一合计,家里刚有了万,咬咬牙,把路修了。按说,儿子该结婚了,可儿媳妇又提出要办新式婚礼:不穿家传的红嫁衣,要穿白婚纱,喝红酒。说是红嫁衣太俗,土气,她要给小山村带来清新的风气,给年轻的村民带个好头。几千年的封闭自私风气该改改了。大伯没办法,也说不过她,再说电视里新娘也是穿白婚纱。最后谈好,可以穿白婚纱,但要遮红盖头,渲染出喜气。这几天小宝就要结婚了,全村人感谢他们为村里修了路,还听说,新娘说乡亲们还不很富,她要帮助乡亲们致富,婚礼上要宣布她的致富计划。乡亲们都过来帮忙了。有点文采的小青年还编了一副对联:妆镜台前人如玉,鸳鸯枕侧画村图。横批:共同致富。来了,来了,有人在喊。大家涌出村口,只见马路上,一子排开十辆小汽车,披红挂彩,在音乐声中,缓缓的驶来。鞭炮声中,我仿佛看到一位穿白婚纱的仙女正从遥远的天外款款而来,她将撒下花种,我们村将从此不再封闭,不再自私,不再落后。
教师点评:借用戏剧闭锁式的表现手法,以“序,背景,进行曲”结构文章,既相互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表现手法新颖。大跨度地描写鲜明的画面,娓娓地叙述凝练的故事,使读者可视可闻可感。两代人,两种思想,两种境遇,再现了小山村的巨变。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党给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巧用红嫁衣这一道具,出神入化地深入到人们的内心去深刻的剖析,再现了新一代农民冲破旧思想,旧观念,改变自己,改变山村的大智大勇。
作者:江西省清江中学 高三二班 熊熙来
指导老师: 江西省清江中学 吴速涛
联系方式:13576580426标签:主题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