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联合村我可爱的家乡

发布时间: 2012-04-27 03:02:26 作者: kind887

联 合 村,我 可 爱 的 家 乡

——丰城市铁路镇联合村新农村建设掠影

2011年暑假期间,笔者与几位初中时爱好写作的同学结伴而行,对家乡近年来轰轰烈烈地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和采访,作为对建党九十周年的献礼。丰城市铁路镇联合村紧邻铁路镇集镇,辖 7个自然村,区位优势明显。该村深入挖掘潜力,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如今,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围绕通达做文章

以前,联合村连接各自然村只有一条乡间小路,弯曲狭窄,严重制约着该村农业生产的发展。2009年,该村乘新农村建设东风,投入资金88万元,先后修通了葛家进村公路 1.4公里、尚家进村公路 1.2公里、陈家进村公路 1.3公里、莲塘进村公路 0.5公里、魏家进村公路 0.3公里;硬化巷道 3000米,公共场所200平方米。过去泥泞狭窄的乡间小道,如今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有效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

筑牢基础惠百姓

去年双抢,天干地旱,联合村水田严重缺水,几座电排由于建设时间长,设备锈蚀,不能运转,成为摆设。为使电灌站正常工作,魏家、葛家、陈家筹集资金 5万元,对所属电灌站进行维修,尽管天气炎热,但村干部一直跟班抢修。投入使用后,解决了该村 1000余亩水田干旱问题,为群众稳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全方位服务群众,该村筹集资金14万余元,新建280平方米办公楼,并投资 1万元购置党员活动室有关设施和办公用品,使群众到村里说事办事有场所,有人接待办理。莲塘村民小组还投资13万余元新建农民活动中心,为农民业余时间提供学习、休闲场地。

自主创业活经济

联合村坚持发展村级经济,推动自主创业理念,为群众创业提供优质服务。陈家村村民陈全春筹集资金30余万元在集镇租房办起了金属加工厂,由于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可靠,结构合理,业务量不断扩大,企业像滚雪球般壮大。去年,他又把金属加工厂迁往赣江边,拥有各类机床16台,资产达400余万元。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种养业。葛家村村民葛银旺搞农田集约化经营,租种水田200余亩,年获利 8万余元;荷塘村村民胡德风发展水面综合养殖,在80亩水面内养鱼,在岸边养鸭 1万羽,年收入10万余元;陈家村村民陈金南、陈富春发展养猪业,年出栏生猪600余头,年收入40万元。

科技夜校惠农家

近年来,铁路镇依托两大集镇及5个贸易中心村,组织16名农技员开办农牧技物服务中心,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社,全镇涌现了170名“科技货郎”。为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计生协会因势利导,鼓励和引导“科技货郎”承办科技种养示范基地,吸纳计生户跟班“学艺”,并协调涉农部门及时将科技信息送到计生户手中,专门印发了大棚种植技术明白纸,不定期邀请农业专家下乡授课课,现场指导,增强了群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的信心,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

采访完毕,我们百感交集。家乡联合村,这是一个古老的山区小村,近年来曾先后荣获全镇绿化模范村、丰城市园林式村、江西省卫生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在建党九十周年到来之际,目睹家乡天翻地覆、日新月异的巨变,我们无不对家乡的建设者们钦敬起来,对我们伟大的党自豪和骄傲起来。九十年弹指一挥间,在我们的党不断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今天,联合村似一座美丽的大花园镶嵌在罗山脚下,千娇百媚。王勃《滕王阁序》所云:“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是的,联合村正在“英特纳雄耐尔”的光芒映照下,彰显着时代的活力,蓄积着发展的动力,向着文明、富裕、和谐与美丽的时代阔步前进。

文章作者:周 县

学校班级:丰城市拖船中学高一(13)班

指导教师:杨怡

联系电话:0795-6742064

标签:联合村 可爱 家乡
读书人网 >读(观)后感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