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征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萍乡市安源区城区小学四(6)班 陈可颖在岁月的长河中,九十年的时间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而对于我们十三亿炎黄子孙来说,九十年,却是一段意义非凡的时光。因为到2011年7月1日为止,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整整九十年了。九十年来,伟大的共产党率领中华儿女赶跑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压在人民肩上的“三座大山”。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更是让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以前由于年龄小,对党的光辉历史谈不上真正的了解。但自从今年学校开展“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系列活动以来,我,才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才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有多么深厚的意义!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了解了无数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人公——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让懵懂无知的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主要讲了12岁的周恩来来到了东北沈阳,有一次,当他和同学闯进了租界,看到一个中国妇女受洋人欺凌,中国巡警欺软怕硬,围观的群众敢怒而不敢言时,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少年的周总理生活在清朝末年,政府腐败无能、人民饱受欺凌的现实激发了他对旧社会的憎恨,促使他从小就立下了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中国的雄心壮志。此后的日子里,他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铮铮誓言。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精力最终成就了中华崛起之伟业。
没读这篇课文前,我读书的目的很茫然,总觉得好好读书就是为了自己将来能有一份好工作,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读了这篇文章我才明白了读书的真正目的:我不一定要做一个伟大的人,但一定要做一个努力的人——一个能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人!
只有建设一个全新的中国,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一个富裕文明的中国,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安闲,才能让全世界的人对中国刮目相看!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二十年后,我们少年儿童将成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试问如果我们这代人没有了崇高的理想,建设祖国的重任该由谁来承担?
梁启超说得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少年时代的周恩来,以他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激励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勤奋学习,不懈努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强大!
指导教师:刘铭标签:中华崛起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