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鄱湖畔党恩依依

发布时间: 2012-08-08 02:54:55 作者: kind887

鄱湖畔,党恩依依

九十载光影摇曳,九十载韶华未老,待到山花烂漫时,她,依旧在丛中笑。 ——题记这里,鄱湖浩淼,匡庐奇秀。这里,有白居易的幽怨琵琶,有王勃的滕阁绝唱,有陶潜的采菊情怀。这里,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南昌会战,万家岭大捷 这里的湖泊。有太多生命的波澜:这里的海滩,有太多历史的脚印:这里的山峰,有太多攀登者的足迹,他们代表着民族的光荣,肩负着民族的使命,百年荣辱,兴衰成败,人类文明的悄然前行斩获无数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之时,他们扶摇直上,他们直冲云霄,,诞生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中国共产党! 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后建立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直到世纪的今天,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强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做到如此辉煌?简单三个字:“不忘本”!植根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依靠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各族人民,中国共产党有着坚实的根基与巨大的智慧。这个根基是“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这种智慧是“实事求是”,“中国特色”……不管是1949年之前还是之后,历数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决策、宗旨、规划,从“为劳苦大众求解放”,到“农村包围城市”,到“统一战线”;从改革开放,到“一国两制”,到“三个代表”再到“科学发展”,尽管曾经走过弯路,但“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为民,不忘根本,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与时俱进,才不断创造“神话”。

如果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么没有共产党员的不去斗争和无私奉献便没有我们幸福的今天。八女投江—— 1938年10月,以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弹尽援绝,毅然投入滚滚江水,为国捐躯。她们是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方志敏——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著名文稿。“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等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繁森——自觉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两次进藏工作,在雪域高原奋斗十个春秋。1979年,他告别年逾古稀的老母、体弱多病的妻子和尚处幼年的孩子,在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岗巴县一干就是3年。在此期间,他经常深入乡村、牧区与群众一起干农活、修水利。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鄱阳湖在这一壮丽日出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绚丽夺目。徜徉在庐山的云雾中,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尽收眼底,顿时心旷神怡:碧波万顷,水天相连,横无际涯,晴日浮光跃金,舟发鸟翔:雨时云水茫茫,风急浪高: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鄱阳湖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代代儿女, 生生不息生于鄱湖畔,长于鄱湖畔,不仅是被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所吸引,更是在放眼祖国大好河山中,看长河日出东方红,听裂岸惊涛世纪钟,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时值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之际,作为共产党的接班人,让我们迸发乳虎啸谷之势,令百兽震惶,与国无疆!

德安一中 高二(1)班 邱天 指导老师:朱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