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主题征文《回首红色》等五篇

发布时间: 2012-08-15 02:55:58 作者: kind887

回首红色

江西省铅山县港东中学 七(一)班 苏南

指导教师 江春梅

有谁可曾记得?

白山黑水上,

抗日英雄杨靖宇

誓死抵抗日军的

铮铮铁骨

有谁可曾记得?

狼牙山上,

五壮士们为保护

百姓纵身跃下的

光辉背影

又有谁可曾记得?

重庆解放前,

爱国女作家江竹筠面对

敌军严刑拷打不从服的

一身荡然正气

那一个个前仆后继的身影

那一条条用血汇成的大江小河

最终凝成了永存不朽的中华民族

正因为有了他们

有了那些成千上万的烈士的牺牲

中国才得以以崭新的面貌示人

我们才得以自豪地说一声:

“我是中国人,我爱你,中国!”

回首红色

留下了对先烈的敬佩

回首红色

是为了更好的展望我们的明天

《红色经典传奇100例》读后感

江西省铅山县港东中学 七(二)班 胡林星

指导老师 江春梅

是谁引导人民解放了全中国?是谁让东方雄狮觉醒?又是谁让我们现在的生活愈加美好?她是谁呢?她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党在创立新中国的道路上,历经了多少风雨?克服了多少挫折?划给了多少心血?为了全国人民能够当家作主,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的党一直在不屈不挠的奋斗着!

读了《红色经典传奇100例》这本书后,我感触极深。这里面记录了奋战在战争前线的抗日将领;坚持在狱中学习马列主义的革命难友;活跃在民间帮助老百姓的游击队队员们……他们那决不放弃的顽强精神,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使我不得不肃然起敬。

最令我没齿难忘的还是《虎口“喊冤”》。这个故事讲了1927年9月,毛委员为壮大力量,便决定把朱德带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寻回来。于是他派何长工扮成猪贩子的模样去找朱德。天有不测风云,何长工在天黑前赶到一个叫曹石镇的地方时,就与贾成题的军队进行了第一次交锋。虽说没有查出什么,但还是被带到了贾成题面前。贾成题看出何长工是一名军队,便把他关到了一个又黑又臭的地下室。在这个不见天日的地方还关着许多无辜的老百姓。何长工听说了贾成题虽杀人不眨眼,但对他的老母亲是惟命是从。于是心生一计,让那些老百姓大声喊冤,扰得他的母亲心神不宁,最终不得不叫贾成题将他们放了。就这样,何长工和老百姓终于化险为夷。何长工也找到了朱德的部队,为朱毛井冈山会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腥风血雨中,何长工千里寻朱德,情真志更坚,忠诚待党的何长工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如此的伟大。我相信他的威名一定会流传千古,永载史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要镇定自若,安下神来,动动脑筋,分清优势劣势,扬长避短,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在关键时刻逃出“虎口”。

读《红色经典传奇100例》有感

江西省铅山县港东中学 七(一)班 祝庆江

指导老师 江春梅

夜晚,我独自坐在鹅卵石石堆上,手捧着一本书,篝火在我的眼前燃烧着。

河水缓缓地流动着,有时发出一些水花声,鱼跃声。眼前的篝火熊熊地燃烧着,火焰带来的光明照亮了我眼前的世界。我沉浸在这光明中,轻轻地翻开了书得第一页。

在夜色的笼罩下,因为有火光的照耀,手里的书似乎也要和篝火一起 燃烧起来了。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光明和激情。一眨眼,书里的画面纷纷像演电影般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国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原子弹试验成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

一个个令人兴奋不已的场面同样令我激动不已。我感觉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停止了活动,只听见自己的心在颤抖,眼前的事物也渐渐的模糊起来了。

钱学森历经磨难与曲折,从美国赶回了中国。为了中国的发展,不畏艰辛,努力研制导弹,历时5年,终于使得中国人民拥有了第一颗属于自己的导弹……

一个个成功的场面令唏嘘不已,耳边响起了成功时的喜悦。此时。火光压倒了一切,眼前一切光明。

有谁能抗拒那故事的吸引?我——抵挡不住——于是,一口气读完了它。

恋恋不舍地翻过书的最后一页。此时,火已经灭了,河里泛起的水花银光闪闪……终于,黑暗站不住脚了,隐约中我看到了远山美丽的面目——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独自回家,躺在床上却久久不能入睡,思绪仍然沉浸在宇宙间。好似我亲眼目睹了人们成功的喜悦:八路军接收的第一架飞机“建国号”;宁都起义的成功;南昌起义的胜利……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又怎能不再接再砺,努力创造出更不可思议的发明或事物出来呢?

“叮铃铃……”闹铃响了。我一骨碌儿跳下床,这时正看到外面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

读《红色经典传奇100例》

之《四颗门牙拯救十万中央红军》

江西省铅山县港东中学 七(二)班 万霏宇

指导老师 江春梅

《四颗门牙拯救十万中央红军》。瞧这题目,你们肯定也会和我一样觉得可笑和不可思议:四颗门牙能干什么呀,更何况还是去救十万红军呢,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刚开始时我也不相信,可是当我读完这个故事后,我震惊了,而且也深深地信服了,更是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一起来分享我的感受了。

话说“在1934年,蒋介石调集了150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红军,并制定了“铁桶围剿”计划。党接到密报后认为情势万分危急,应该派人将其告知红军,以便做好准备。经过紧急商量后,一致选举了项与年执行这项任务。”

“于是项与年不顾个人安危,打扮成书生模样。将密件抄入字典中,向着南边危险的关卡挨近。他深知字典随时会被扣留,于是他用药水将字典里的情报转移到薄砂纸上,然后放入鞋中。”这两段节选中,可以想象得出来,当时的情形是如何的危险,环境是如何的艰难。但是我们的项叔叔却能够急中生智,将密件转移。

其实最让我震撼的是项叔叔后来的举动——项与年觉得那样还不够,竟然想到了把自己的衣服撕破,而且也这样做了。他还用石头狠狠地砸自己的脸,制造出了多处伤口。与此同时,他还用同一个石头将自己的四颗门牙砸掉。就这样忍着伤痛,乔装成乞丐的样子,把密件安全地送到了红军的手中。当他双手将密件递给周恩来的时候,所有在场的人都不禁流下了眼泪。看到了这里,我的眼睛也红红的。

用石头砸脸,砸牙齿。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要是你,你能做到吗?我扪心自问,我不能!

看完我说的故事大概,你们现在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四颗门牙也能拯救十万中央红军了吧!怎么样?惊叹吧!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虽然没能经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但是我们能做的最起码事情就是要好好地读书,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朋友们,加油吧!

读《红色经典传奇100例》有感

江西省铅山县港东中学 七(二)班 苏梦婷

指导教师 江春梅

一本散发着墨香味的《红色经典传奇100例》书就放在我的面前。我好奇地拿起来翻阅着。啊!一篇篇文章的意义是多么的深刻啊!尤其是读了《几块银元巧脱身》后,我受益匪浅。

你们相信吗?几块银元,在我们来说,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可是,在旧时期的中国,却是价值连城呀,甚至能够拯救一个人的生命!

故事是这样的:1927年9月初,毛泽东在几个人的陪同下从安源出发赴铜鼓领导秋收起义。从安源到铜鼓,一路上坎坎坷坷,需要面临无数不可预知的危险。但是毛泽东毅然决定前往。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如此拼搏?对!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革命英雄精神和献身精神。

就在他们到达张家坊的第二天早上,遇到了几个团丁的阻挠。对待敌人的恶问,毛泽东对答如流。之后几个团丁疑心未泯,硬是将毛泽东等人押向团防局。毛泽东知道去了团防局肯定会露出破绽,必须设法逃脱。在这时,他手无意中碰到了衣袋,想起了衣袋的银元,于是顿时脑生一计——从袋中掏出几块银元递给了为首的团丁,毛泽东最终成功地从“虎口”中逃了出来。

在我认为,虽然毛泽东想的是个好办法,但如果团丁不贪图财富,这样反而会增加毛泽东的疑点啊。看来,做事需要一定的智慧和勇气,并且还要善于利用人的弱点。来的好不如来的妙。“好”团丁不仅收下钱,还示意毛泽东的逃跑方向。

成功脱险的毛泽东成功经过百般努力最终到达了铜鼓,成功地发动了震撼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这个故事描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献身精神。正如毛泽东自己所说的:“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

对!不要幻想,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像毛爷爷一样冷静,灵敏,机智,勇敢地去完成每一件事。

标签:主题征文 网上征文 读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