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成功者的泪水读《西游记》有感,本文作者为网友,是一篇初中作文,全文共计1400字,作文仅供学习交流,严禁抄袭。
成功者的泪水
—读《西游记》有感
谈到《西游记》可谓是老少皆知,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视剧,很多人都被剧中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所吸引。原著中真正的孙悟空形象是怎样的呢?怀着好奇的心,我阅读了吴承恩的原著。
《西游记》主要讲述的是大唐僧人唐三藏受观音大士使命,前去西方如来佛祖那里取经。途中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3个徒弟,师徒4人一起去取经,途中遭遇八十一难,唐僧屡遭暗算,每次都被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救回。最后终于取得真经。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在他的身上我看见了一种向权威发起挑战的精神,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意思就是与天齐,显然就是向权威的天庭发起挑战,这也体现出作者不畏惧恶势力的精神。同样孙悟空也是一个重义气的人,唐僧把他从五指山下救了出来,孙悟空对唐僧感恩带德,不顾一切来保护唐僧。就算是被误会,会引来唐僧的紧箍咒,他也不在乎,只为保护唐僧的生命,就像在《三打白骨精》中:
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长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想借助孙悟空不在这一机会对唐僧痛下杀手,因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为怀,所以这个办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孙悟空去为唐僧化缘了,白骨精发现这是天赐良机,便变作一个年满十八岁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语哄骗了唐僧和剩下的两个徒弟。刚要下手,孙悟空就回来了,他用火眼金睛认出来是白骨精,一棒打死了她,不料,白骨精把假尸体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孙悟空告诉了唐僧真相,但是在猪八戒的煽动下,唐僧不明是非,执意要赶走孙悟空,在孙悟空百般苦求下终于留了下来,这是唐僧第一次误会了孙悟空。接下来,白骨精接二连三的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到了第三次变化,孙悟空忍无可忍。举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为孙悟空接二连三的行凶,把孙悟空赶走了。这次唐僧真的误会了孙悟空,本来孙悟空的目的是保护唐僧,却被错以为行凶杀人。后来,唐僧被白骨精的军师抓走,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后悔已来不及了,后来,还是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出孙悟空,救出了唐僧。每当看见这个画面,我总是在想孙悟空真不该救唐僧,他只知以慈悲为怀,却不明是非,但或许这就是孙悟空能成佛之道吧,这应该也是慈悲为怀吧!
他们取得真经靠的什么?靠的是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达遥远的西天。他们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坎坷无数,他们只有依靠这种精神才能战胜一切,越过陡峭的大山,跨过宽广的大河。我也要为了这种精神而奋斗。
现在,我不禁想起〈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几番番春秋、冬夏。你尝尝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我们看见了成功的果实,谁又能看见他们背后的辛酸与泪水呢?谁又能承受住这种磨难呢?我认为我不能,但我要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
成功者的泪水读《西游记》有感 何晶 1400字
读书人作文频道期待您的投稿,http://www.reader8.net/zuowen/ 更多泪水相关的作文请访问并收藏我们的专题页面:http://www.reader8.net/zuowen/leis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