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风雨洗刷的芙蓉镇,本文作者为网友,是一篇初中作文,全文共计1400字,作文仅供学习交流,严禁抄袭。
风雨洗刷的芙蓉镇
——读《芙蓉镇》有感
上个世纪中叶,“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相继在中国展开,新中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芙蓉镇这个三交界的风水宝地没能躲过这一劫……
《芙蓉镇》一文宛如古华绘出的一幅幅流动的风俗画,渗透着丰富的政治内容,从中时时透露着时代的气息。以胡玉音为中心人物、以文化大革命为历史背景的乡村悲剧在书中上演。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以前,芙蓉镇每隔三天有一个圩期,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赶集”,不过后来每圩的间隔改长了。胡玉音和丈夫黎桂桂就依靠每圩摆摊卖米豆腐营生,得到了镇上干部、居民的大力支持,同时验证了米豆腐摊的合法性。然而却让李国香之流心生妒意,硬是把她污蔑成新富农婆,罚她每天清早扫大街,三天两头批斗她,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受到牵连。玉音的丈夫也因此自尽,胡玉音受尽了折磨。十年后,“四人帮”被粉碎了,“文化大革命”也随之告终。胡玉音和许多蒙冤受到迫害的人一样平反昭雪。日夜盼望再分一次浮财,再来一次运动的王秋赦被送进精神病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实行,芙蓉镇的青石板街又热闹起来。
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胡玉音因为家庭背景,不可能与童年的玩伴李满庚在一起生活,甚至是拼了命的干活赚小钱,起了新楼屋,却戴上“新富农婆”的坏帽子,这在目前人们的眼里简直可笑。“劳动最光荣”妇孺皆知,可在当时,像胡玉音那样做小本生意起新楼屋的商贩,“辛勤劳动”差点把它“斗死”。这些靠汗水走上新社会富足之路的人们,不但没有被光荣地评为“劳动模范”,反而成了“资本主义的浮头鱼”。
与胡玉音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好吃懒做、靠变卖家当过活的王秋赦,如果你今天在上学的路上见到他,那么你的眼前一定蹲着一个乞讨者。如此一个不事农桑、处处钻空子的人为何能由“运动根子”升迁到芙蓉镇镇长?我想,是当时的社会条件给王秋赦钻了空子,吃“大锅饭”,干活最少,吃国家的最多。他不是忠实的、淳朴的“贫农”,他是假冒“贫农”向政府要救济!
秦书田也是书中的典型人物。作词、谱曲、唱歌、组织排练歌舞、捏泥像都相当在行。“天上的事知道一半,地上的事全知道。”老百姓这样评价他。不用说,秦书田是芙蓉镇的一大奇才。谁知在排演《喜歌堂》时被划为“五类分子”,天天背破鞋挨批斗。不对呀?《喜歌堂》的中心思想是反封建的,党不是为了繁荣文艺事业,曾今提出过“百花齐放,百家齐鸣”的方针吗?在十年浩劫中,天知道有多少文艺界著名人士被“四人帮”迫害致死啊!
李国香是一个枉为共产党员的人。李国香声称自己是“大左派”,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到芙蓉镇进行整顿,带着她的工作组查清了胡玉音的“底细”,实际上是污蔑百姓、污蔑干部,造成种种不必要的麻烦。
可曾记得水芙蓉娇翠婉转,木芙蓉腰肢体挺拔的身影,不!我看不到他们!只看到善良的玉音正弯着再也挺不直的腰杆扫着青石版街幻影,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有多少人像断了根的水芙蓉,孤魂野鬼似的在青石板上游荡!游荡!不仅仅是芙蓉镇,那个年代,中国走了太多的弯路,人民蒙受着深重灾难、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历史教 训!改革开放点燃了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希望,在祖国这片雄伟的大地上,我们还要再创辉煌!
风雨洗刷的芙蓉镇 田爽 1400字
读书人作文频道期待您的投稿,http://www.reader8.net/zuowen/ 更多风雨相关的作文请访问并收藏我们的专题页面:http://www.reader8.net/zuowen/fe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