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读《红楼梦》有感(1500字作文)

发布时间: 2014-06-27 19:24:57 作者: rapoo

本篇读《红楼梦》有感,本文作者为网友,是一篇初中作文,全文共计1500字,作文仅供学习交流,严禁抄袭。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读〈〈红楼梦〉〉有感

东台市新街镇中学

三(3)班

马健康

我的思绪泛若不系之舟,穿过失落与惆怅,来到一个缠绵悱恻的时空——三生石畔。一个女子,浓妆艳抹,素衣时妩媚,红衣时妖娆,对我嫣然一笑,我俄而倾倒。警幻仙姑称她为绛珠仙子时,我木然跌倒。

那个淋漓旧系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的女子,怎如此妩媚妖娆。这难到不是黛玉吗?这不正是我为黛玉做的画!今日我才知晓:黛玉之所以成为黛玉,就是她能哭尽红尘泪,并非我能将她改变!刻意的改变,只能铸就“微笑是红颜脸上的伤”这样的悲剧。

我从梦中惊醒,枕边《红楼梦》上的泪未尽干,翻开泛黄的纸张,书香袭人。我知道里面所演绎的是一曲委婉,悠扬,华丽的爱恨悲歌。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红楼〉〉一书,博大精深,读书之感,得无异乎?我读红楼,惟得此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黛玉是一朵“仙苑奇葩”,在污浊的红尘绽放,浓郁的芳香,随风飘荡。只是世间浊气逼人,这芳香的“仙苑奇葩”便与之格格不入,竟成了无恶意闲人的笑柄,成了有恶意闲人嘴里的“心比天高”。

一个“绝世而独立”的女子,就这样被恶语中伤,难怪她煎煎熬熬的气和重重叠叠的泪。一个“多愁而善感”的女子,所有的希望之花,萌芽依始,却已凋残。三生石畔,她或许会蓦然回首,发现迷惘的宝玉和失落的宝钗。鲁迅谈悲剧,言简而意赅: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黛玉的一生似乎就是这样,她灰飞烟灭了,揉碎在“泪尽”间,沉淀着“追寻”似的梦。

然而,我之所以佩服这样的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是因为她仙子的圣洁和王者的傲气。黛玉是高傲的,凡尘的女子她是极其鄙夷厌恶的,她瞧不起宝钗,时常与湘云相对,虽然最后与宝钗干戈化玉帛,其实也并非将心事托付。

她自幼父母早逝,寄人篱下,却未曾受“秦淮风月”的影响。她不想学宝钗的圆滑世故,宝钗活得太累了,干什么事总要看别人的脸色,她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虽赢得了别人的宠爱,却丧失了自我。她的笑,也只是为欲望而装出来的。

黛玉则不然,她的泪是无声的自我安慰和反抗,她不愿为了博得别人一笑而刻意改变自己。因此,她的人缘关系是不及宝钗半分的,可是她仍不改初衷。

这就好比两个哲人,一个持真理,而另一个则是行为举止像哲人的庸人,并且他持的是谬论。当真理和谬论都未被人们所接受时,哲人与庸人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当真理战胜谬论时,庸人很快就会抛弃谬论。而当谬论暂时凌驾于真理之上时,哲人不会屈服,因为他是哲人。

黛玉正是那个哲人,故而她给我们一种从骨子里的钦佩。这与《离骚》中的“苟余情其信芳”不谋而合了。

淡淡哀愁,如袅袅檀香,从心间缓缓升起。于是将思绪缭绕,黛玉的温柔氤氲了我的思绪,我便回到了如今。如今有尘世纷争,争名于朝,逐利于世;如今有欲望纵横,丛生哀怨;如今还有迷惑和诱惑,而我生在这乱麻之中,该如何?又能如何?

我想,若不是《红楼》,若不是黛玉,我恐怕早已把持不住自己,跌进无数深渊,不能自拔了。幸亏是《红楼》,幸亏是黛玉,让我知道了“不扶自直”,让我知道了“清者自清”。况且如今,封建已成往事。

“不扶自直”,相信可以让黛玉轮回,也能让曾经在诱惑前徘徊的我重建信>

首页12下一页尾页

读《红楼梦》有感 马健康 1300字

读书人作文频道期待您的投稿,http://www.reader8.net/zuowen/ 更多梦相关的作文请访问并收藏我们的专题页面:http://www.reader8.net/zuowen/meng/

读书人网 >关于梦的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