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去年的树》个性解读及我的设计片段作

发布时间: 2016-10-28 08:32:07 作者: rapoo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独具的魅力是什么?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经典童话。所谓的童话就是运用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文体。作者在这篇童话中塑造了一只鸟和一棵树的形象,讲述了一只鸟为了和一棵树春天的约定,沿着树的踪迹一路追寻,最后对着由树做成火柴点燃的灯火唱了去年的歌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只有500多字,四次对话。但故事又很经典,流传数十年而不衰。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不仅仅是因为文字的凝练、故事的感人,也不仅仅是故事中处处可见的语言留白,能为读者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更重要的是文章本身的多元解读——小鸟对承诺的践行,鸟和树之间感人泪下的友谊,环保,死亡等主题会在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人的阅读中凸现出来,也正是这多元解读让文章含蕴着无限的张力的,这张力吸引着每一个走进的人去思索,去品读,去发现自我,并从中领悟到不同的人生启迪。而这,正是《去年的树》这篇童话独具的魅力所在。

我对《去年的树》个性解读及片段设计

我的个性解读

很多老师在理解《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时,一般都把文本解读中精神层面的定位放在诺言、守信等方面,也就是说基本上都是以小鸟为基点引发出的感受,很少有人从树的角度去思索,即使思考了,也是定位于环保。其实,我认为,除了这些大家取得共识的元素以外,文章还另有意义,这意义就隐藏在文章内部的矛盾中。

这矛盾体现在文章题目与内容之间。全文主要写小鸟为了一个承诺,不辞劳苦,千里奔波,偿还诺言的感人故事,如果用常规的写作方法思考,文章的题目应该围绕着小鸟来命名。但作者却把题目定为《去年的树》。这明显不符合基本的写作常识。在这矛盾的环节还隐藏着作者什么心思没有被我们勘破呢?认真分析全文,我们看到的是一棵沉默的树——从生到死,从大到小,从有到无,没有说一句话,就那样无怨无悔得到了自己应该去的地方,这中间包含的应该是“奉献”和“牺牲”。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既给学生表达自己感悟的机会,又把思考引向深入呢?应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从什么角度切入才最好呢?我想,教学中,这一环节可以放在学生在诵读理解了全文以后。

我的设计

可以这样切入——

同学们,小鸟还是去年的那只小鸟,树已经不是原来的那棵树,他没有了曾经的枝繁叶茂,没有了生命,甚至连躯体也化为灰烬了,只有他用生命点燃的灯火还在跳跃。来,让我们再用朗读重现煤油灯下小鸟和树会面的场景吧(学生齐读13-17自然段)

我相信这一次会面的情景会打动很多人的心灵,你们也一样。我想知道,这篇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呢?(学生交流)

“让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让学生谈童话带给自己的感受,或者说是在揭示童话的主题。把主题揭示定位于“你想到的”比定位于“带给你什么启发”“让你受到什么教育”更温和和感性,学生更容易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从而避免学生在发言中出现伪崇高。在此处的发言中,也许学生会谈到友谊,体会到友谊的纯真与美丽;也许会谈到诺言,体会到一诺千金的含义;也许会谈到朋友,领悟到真朋友就应该如此不离不弃;也许会谈到环保;也许会谈到价值等等。无论谈到什么,只要世界观没有问题,只要精神情操是积极上进的,我们都可以鼓励,甚至肯定。因为,同学们不同纬度的思考也在唤醒着大家的思考,学习就是这样一个相互倾听、互相阅读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把思维更进一步引向深入——

在同学们的发言中我看到一个信守诺言的小鸟,为了一个约定不惜千万里追寻。可是,这是小鸟自己的约定么?不是,这是她和大树的约定。那一年秋天,他们有这样的对话: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明年春天我一定会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这就是小鸟和大树约定,而且这还是树提出的约定。可是,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的时候,别的树还在,而曾经与他约定的那棵树却不见了。从故事中我们知道他被伐走了,他的身体被切成了细小的木条,做成了火柴,当火柴用尽,他连身体也没有了。同学们,这棵树是不是不遵守诺言?它的结局是一棵树所期望的结局么?你认为他们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至此,学习完成了由对文字表面的理解到文字背后的探讨的转化。

我想,在小鸟走了以后,树林中一定还上演过一场生离死别的故事,那是这棵树和他的兄弟姐妹,他的亲人们之间上演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也许是这样的: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暖暖的冬阳洒在身上,温和的阳光唤醒了沉睡的树木,大家摇摇手臂,互相打着招呼。那棵和小鸟约定春天唱歌的树也醒来了,屈指算来,还要有一个多月就能再见到那可爱的小鸟,听到她悦耳的歌声了,树笑了,他在等待。

正在这时,树林中来了几个人,他们拿着斧头和大锯,一棵树一棵树比划商量着砍掉哪一棵更合适。原来周围村子的人们急需火柴,他们是来砍伐树木的工人。

树林中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了。

他们会挑选到哪一棵大树呢?树木之间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结合《去年的树》写一篇几百字的童话,注意要在树的对话中展开故事情节。

我想,同学们的故事也许各不相同,但是,这棵“去年的树”所体现出来的含义一定会在许多同学的笔下得到揭示。那一定是奉献,是牺牲。这是一种比诺言,比诚信,比环保更震撼人心的精神。

当一个生命因为奉献而牺牲的时候,他的故事将变得荡气回肠。

这荡气回肠的奉献和小鸟感人至深的寻找融合在一起,故事在学生的心中将变为永恒。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