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心灵的巨人——尼克老师
——观《地球上的星星》后感
上周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这部非常棒的影片——《地球上的星星》。
这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教育意义的电影,是一部充满爱的电影。看过这部电影后,给我留下影响最深的就是依夏的老师——尼克老师。尼克老师的种种做法震撼着我的心:
一、唤醒童心
尼克老师的出场就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上课铃响后,孩子们被他悠扬的笛声所吸引,顿时停止了打闹,一起去寻找笛声的源头,孩子们在一片惊喜声中,只见身穿小丑服装的老师和大家见面。他十分可爱、顽皮,一会儿带领孩子们蹦,一会儿带领孩子们跳,一会儿让孩子们看窗外,一会儿和孩子们一起“上房揭瓦”……
顿时,课堂成了欢乐的海洋,歌舞的海洋,心潮澎湃的海洋,除了腿有残疾的孩子,和有“自闭症”的依夏之外,所有的孩子都融入到了尼克老师的表演之中。这样的课堂,有哪个孩子不爱呢?又有哪个孩子不快乐呢?又有哪个孩子会调皮捣蛋呢?没有!尼克老师就是要孩子们跳,唱,释放他们的天性,打开他们的心门,在跳,唱之后,孩子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这种课堂让望尘莫及,反思自己的课堂,即使我准备的再充分,但课中不乏有几个跑神的孩子,是孩子愿意跑神吗?不是的,是我们没有走近孩子的内心,找不到孩子的需求,所以,孩子们课堂的跑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上课时,我们也能像尼克老师一样,唱,跳,舞,甚至让孩子们狂欢一番,孩子们再上课时还会不专心吗?会分神吗?不会的。想想,尼克老师的种种做法才是一个真正了解孩子需求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所具备的素养,才真正唤起那每一份的童心。
二、唤醒神童
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是八岁的小男孩依夏,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男孩。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伊桑常常上课捣乱,他的家长常常被叫去学校,被老师一顿批。但他自己却一点也不害臊。最后,他竟然逃学!还谎编请假条,让哥哥尤汗来写。成功后,又一个人在街上闲逛。被爸爸发现后,一顿臭骂,最后,爸爸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直接把伊夏送进了封闭式的学校。
依夏从此丧失了自信心,连自己最亲最近的父母都抛弃了自己,依夏的内心无比苦恼,无比愤恨。但此时一个孩子他又能做什么呢,他除了自暴自弃,别的什么也不愿意接受了。即使是特别喜欢的画画也不再画了。每天,除了忧郁还是忧郁。
尼克老师发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最后几经周折终于了解到依夏的情况,尼克老师想到自己小时候也有读写的障碍,此时,更拉近了与伊夏的距离;紧接着他通过找校长,希望学校对伊夏给予特殊的考核,以便营造宽松的的大环境;再着他开始通过小步子法利用孩子喜欢画画的特点,在非教师的环境下,游戏等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同时练习书写与朗读,在这个过程并给予鼓励与赞扬,让依夏渐渐开朗起来,读写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依夏自己也能系鞋带、穿衣服、扣扣子;最后尼克老师通过大型的画画比赛帮助伊夏找回自己,比赛那天依夏很早起来就去跑到山顶观察,最后他的画取得了第一名并成为学校纪念册的封面,伊夏扑在尼克老师怀里哭了,依夏的成功离不开尼克老师的不屑努力、耐心、爱的关怀,依夏被拯救了,尼克老师培养了一个神童!
生活中我们见过多少像依夏这样的孩子,他们时常会惹我们生气,但是想想,谁又知道那个整天在语文书上涂涂画画的孩子以后不会是“毕加索”呢?谁又能知道那个成天拿各种东西混合研究的孩子以后不会是“爱迪生”呢?谁又能知道那个拆了手表尝试自己拼装的孩子不会是“爱因斯坦”呢?谁又能知道那个满脑子天马行空的孩子不会是下一个“J.K.罗琳”呢?孩子们在他们的世界张扬着自己的个性,或许有时候会让我们像救火队员一样忙得焦头烂额,但这却是生命存在的最好证明。
看过这部电影后,受尼克老师的影响,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这类孩子。因为,这些孩子是“神童”!
三、唤醒同行
同样作为教师的我,看过影片后,每一个镜头都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思考着依夏这样的孩子,思考着尼克这样的老师,更思考着自己今后的教育生活。现在一视同仁的教育方法不可行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去关心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内心。对于那些表面上看上去不努力,调皮捣蛋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沟通,不了解,最后,不断的惩罚,结果可能就是一个天才孩子被扼杀在传统教育之手了。
对于孩子我们要给予多方面的评估,尤其对于学业成绩差,但是其他方面良好的孩子,用传统的好坏来打击这类孩子,是多么可悲的事情,我们的教育应该多像尼克老师一样才对,对学生充满爱,而且这种爱是充满无条件的理解与接纳。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这样幸运的遇上“伯乐”。但我希望通过这部优秀的电影,呼吁:让我们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他们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成为闪着光芒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