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我们读《失落的一角》作文

发布时间: 2016-11-02 08:31:00 作者: rapoo

我们读《失落的一角》

我们读《失落的一角》

一个圆缺了一角,它一边唱着歌一边寻找。它飘洋过海,历经风吹雨打,终于找到了与自己最合适的那一角,它们组成完整的圆,但是圆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歌唱,所以它轻轻放下已经寻到的一角,又独自上路继续它寻找的征途…… 这是绘本《失落的一角》的内容,作者谢尔弗斯坦用最简洁有味的线条和文字,阐释了一则有关“完美”与“缺憾”的寓言。有人说它可能是你最快读完的一本书,但恐怕也是得花上一辈子咀嚼的一本书。今天,我在电教室带着我的学生开始我们第一次的绘本阅读——《失落的一角》(尽管六年级,确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次带学生读绘本,我们的学生很少有绘本)。

说是读绘本,可孩子们手中并没有书,只有我从网上下载的《失落的一角》PPT,如此简单,怎样读才有效呢?

一、 猜测,激起阅读期待

猜测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数学、科学老师使用最多,

语文老师其实也是可以大胆使用的,听:

“看着这个残缺的圆,还有它旁边的一个小角,猜猜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

“也许,三角会嘲笑那个缺了口的圆。圆又不服气,它们一定就吵起来了。”

“一个好好地圆怎么会缺了角呢?可能它太骄傲了,走路都不低头,然后就被尖角扎残破了。”

“圆少了个角,它很悲伤,善良的小角,不停的安慰它,帮助它重塑信心的故事。”

……

“同学们的想象都有一定的道理,美国的艺术天才,集诗人、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于一身的谢尔弗斯坦,他怎样去创编这个残缺圆的故事呢?”此刻,电教室静悄悄,孩子们两眼放光,急切地等待着欣赏《失落的一角》的故事——猜测已经激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期待。

当然,猜测可不仅仅使用在讲述伊始,随时可放飞想象:

“‘它缺了一角,它不快乐。’它为什么不快乐呢?”——这是在猜原因,也是故事的起因;

“‘它一边滚动,一边唱着歌:噢,我在找我那失落的一角,我在找我那失落的一角,嗨——哟——哟,我要去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大胆预测,寻找过程中它历经什么样的磨练?又会哪些意外的收获?”——这是在猜测故事经过;

“‘真合适!合适极了!总算找到了。’找到合适的一角,寻找之路结束了吗?希望是这样的圆满结局吗?会不会有意外产生呢?”——故事的结局更可以大胆预测。

这样的一边欣赏,一边猜测,孩子们一节课都是充满期待的,都是兴致盎然的。  

二、 咀嚼,品味语言内涵

阅读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进行:看到那个长着小嘴的缺失的圆,孩子们笑,听着它唱起欢乐而充满希望的“寻找失落一角的”歌,孩子们笑,看到它找到的一角因为太尖而把它身体刺穿,孩子们更是大笑不止,可是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止有笑声,更要有语言内涵,要通过咀嚼读到文字背后去:

“‘我不是你失落的一角。我不是任何人的一角。我就是我。’——一个小角如此‘义正词严’的话语,你体会到什么?”

“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立的。”

“人人都有个性,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不能依附别人,就是父母,长大了,我们也得离开。”

……

语文的深度在哪?我想就是在这样细细地品味里。文字的魅力在哪?就是在这样慢慢地咀嚼中领略。

三、 思考,升华作品主题

《纽约时报》评价这本书说:“一种大智若愚的简单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和阐释。”绘本读完,我停下,孩子们也停下,教室虽然安静,可我能感觉他们内心的不平静,个个若有所思,因为有太多的思考点触动他们的心弦:

“残缺的圆不停地寻找失落的一角,日暴晒,冰雪冻,撞石墙,跌坑洞,它历经千辛万苦换得大圆满后,为什么反倒不快乐了?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最后圆毫不犹豫的放下那适合的小小的一角,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学生提笔书写自己的思考,只三五分钟,可主题得到升华: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有些事不能两全其美,就不要勉强,有时找回了这个却会失去那个,找回那个也许会失去这个。”——贝尔】

【“每个人都有失落的一角,在一些孩子中,你不能说自己是完整的了,因为没有人是完整的,不完整也没什么。你可以通过磨练,将自己的缺点化为优点。”——易潇】

【“也许什么事在乎的不是结果,而是它的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祉涵】

【“我要去寻找那失落的一角,也许我们可以把那失落的一角看成伟大的理想,我们去找真正的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定坚持去寻找理想。这是失落的一角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坚定地信念。对这个圆来说,寻找就是一种快乐。”——林柱】

【“不一定一个人所有的东西是完美的,这个人就十全十美。比如书里的失落一角的圆虽然不是完美的,但至少它很享受生活,它闻闻花香,超超甲虫的车,也可以唱美妙的歌。可是它历经苦难找到了一角后,反而唱不了歌,不能闻花香,那就根本不是生活了。它表面完整,内在不完整就不是真的好。”——晋含】

【“从那个角一不小心跑了,还有一个握得太紧碎了,我就知道又是遇到千载难逢的机会应该把握好,要不然错失良机。而有的时候也要顺其自然,不能强求,所以我们要自然而又机智的把握自己的人生和命运。”——新宇】

……

一节课,一本《失落的一角》,大家欣赏着,讨论着,思考着,没有花样繁多的引读,没有各种情境的创设,没有优美动听的音乐陪伴,只有谢尔弗斯坦那黑白线条的简图和寥寥的文字,课堂上却没有孩子疲倦,他们大胆猜测,细细咀嚼,深入思考,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附:

太多精彩的发言无法记录,不过更多的精彩在中午的作业(三选一):
①被轻轻放下的一角,它也要寻找圆满,请续写《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可以编故事,也可以创作绘本——画图配文);

②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

③ 回忆课上所听读的内容,自己编写《失落的一角》。

下午把孩子们作业收上来一看,嗬,一大半同学都选择了创作“绘本”,近20各位同学都画了满满一本,你瞧:

我们读《失落的一角》作文

当然也有些读后感的: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李泽文)

今天,语文老师和我们一起读了绘本《失落的一角》,这本书上虽然只有一点点的文字,但是这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意味深长的。

一个缺了一角的圆,它觉得自己不够完美,便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去寻找它那失落的一角。它遇到困难从来不放弃,一直坚持着。它还会和小虫说说话,和甲虫比赛,和蝴蝶一起跳舞,还时不时停下来问问花香。

它在不断地寻找中,发现有的角太大,有的又太小,有的太尖锐……可它从来没有气馁,反而更执著,它很累,但是它坚信自己可以找到,所以它还是快活的不得了。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缺陷的圆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一角。它激动极了,自己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在经过小角同意后,圆变得完整了,它很高兴。

但是烦恼事接二连三的向它扑来。它滚得太快,甲虫被它甩得远远地,它快的闻不到沁人心脾的花香,也不能和蝴蝶一起玩耍……

它失去了很多,就是因为它太完美了。后来它从容的放下那个小角,开始下一个目标.

用外国人的话来说:每个人在上帝的眼里都是一个苹果,那些缺陷多的人,是因为上帝喜欢那个苹果,多咬了几口。虽然人会有缺陷,但是为何不能换种方式去思考呢?就像海伦凯勒,如果她不聋不哑不瞎,也许就没有我们今天读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如果一个人太过完美,那么他就没有了前进地目标。没有动力和目标,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就像我们熟知的“独孤求败”,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但他并不高兴,因为“高处不胜寒”,反而他生活很悲观。

我们在要变得完美的时,在追求和努力中,恰恰是“圆”你的目标和梦想的过程。】

老实说,孩子们的这一次作业,我很满意,哪怕是原原本本复述这个故事。

我想说经典的书籍真好!

读书人网 >六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