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报复别人,悲伤自己
今天,同村的一位妈妈来我家,说是想借用女儿一年级的语文书和数学书,说是自己的孩子准备上一年级,想利用假期提前让孩子预习预习。我说:“让我问问女儿,毕竟小家伙是书的主人,我得尊重她。”于是我走到正在院子里玩水枪的女儿身边,说明情况。小家伙不好意思地说:“数学书不烂,但是语文书可烂了。”我也知道女儿说的是实话,于是又劝慰她:“是啊,书虽然旧了,但只要不影响阅读,就是有用的书。”女儿只顾着玩,不想和我多说话,于是打发我说:“你给他看吧,反正我也不用了。”还算豁达,不是恁小气。于是赶紧拿出来,递给了那位有心的妈妈。
吃饭时,我有意问女儿:“今天你高兴嘛?”
“高兴。”小家伙不假思索地回答。
“为什么?”
“因为玩水枪可有意思哩。”哎呀,怎么没有说到俺想的呢,,她又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于是我撒谎说:“今天借语文书的小女孩说了,她很感谢你,还说你是个爱帮助人,有爱心的好孩子,一定要向你学习呢!”
“真的吗?”女儿不相信地问。
“那当然,妈妈什么时候骗过你.”我坚定地说。女儿心里更高兴了。为了让她更多的品尝到帮助人的快乐,我又晓之以理地说:“书放在那儿,你也用不着,别人正急需用,何不趁别人的心意,做个好人,你说是不是,与其让它在那儿呆着当废物,不如拿出来帮助别人,对别人来说可是宝贝哟。对不对?”女儿点点头,大声说:“妈,我记住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心里偷着乐,女儿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蛮不讲理,霸道哦。
下午,女儿去邻居家找她的同学玩,没过一个小时,女儿气呼呼地走进来,撅着嘴,嘴里还气哼哼的。于是我打趣道:“哟,这是谁的嘴巴呀,怎么这么长,都能挂衣服啦!”女儿气愤地说:“我和红红玩跳皮筋,她明明踩着绳子啦,却说没有,她耍赖,下次她再来咱家找我玩,我非得学她,看她气不气。”这不是报复嘛。
于是我添油加醋地说:“那等什么呀,现在就该“报仇雪恨”。
“现在人家在家里,我怎么气她?”
“你就把我当成她,好好出出气。”我赶忙献计。女儿听了,并没有动手,可能因为我是她妈妈而不忍心下手吧。于是我又建议:“干脆把她画在纸上,然后把她涂黑。”女儿先是一愣,随即露出神秘的一笑。她飞快地拿来纸,不一会儿,那个同学便跃然纸上,尽管与她平时的人像画前千篇一律。看着她的画,我不由自主地笑了,女儿望着我莫名地笑,小腮帮子一鼓一鼓的。画好以后,便取出黑色的水彩笔乱涂,涂得特别黑,像煤球一样黑,女儿一边涂还一边喋喋不休:“我让你耍赖,耍赖。”等她涂累了,小嘴巴也停下来了,我想估计气儿也消得差不多了。于是我让她举起右手看看。这一看不要紧,“妈,你看!”我也故意夸张地“啊”了一声,然后拉着她去洗手间清洗小手上面斑斑驳驳的黑水笔印,边洗边慢慢地说:“瞧,本来想报仇的,反而把自己鲜嫩漂亮的小手弄得脏兮兮的,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女儿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
“其实,你在报复别人时,也把自己给玷污了,最终自己是受害者。你明白吗?遇到不开心的事,又不是你的错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去解决,不能以牙还牙,恶性循环。有时间不如做到那儿看会书呢!”我拍拍女儿的肩膀说,“我们应该像三毛一样(我们正在共读《三毛流浪记》),做一个善良的人,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才是真正值得我们骄傲的和自豪的。你说对吗?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好意思地咧咧嘴,露出了会心的笑意。
生活中谁没有生气的时候,或是因怒,或是因怨,或是因妒,或是因恨。那么当别人惹你生气时,千万不要想着如何报复别人,因为报复别人,遭殃自己,悲伤自己。
我也希望朋友们都牢牢记住: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报复别人,悲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