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郑庄公家庭的悲哀作文

发布时间: 2016-11-05 08:34:37 作者: rapoo

郑庄公家庭的悲哀

郑庄公的母亲武姜,生郑庄公的时候难产,随对郑庄公不喜欢,三年后又生叔段,后来被郑庄公封为太叔公。

郑庄公继位之后,武姜要求把京城封给叔段,郑庄公以母亲的要求为理由,就没有拒绝,后来,叔段招兵买马,修筑城池,准备夺取国家政权,郑庄公心知肚明。有大臣要求制止叔段的行为,郑庄公以孝顺母亲为由,任凭叔段坐大。叔段和母亲武姜发动政变,被郑庄公打败,母亲武姜被幽禁,郑庄公发誓今生不再与母亲相见,只有到黄泉之下再见面。后来,郑庄公思念母亲,被大臣看透,就派人挖一个地洞,以示这是黄泉之下,郑庄公终于有见地了母亲。这就是黄泉见面典故的来历。

在这个故事中,三个人全部是悲剧色彩。

郑庄公不仁。郑庄公明知道母亲与弟弟合谋,篡权夺国,故意放纵了这种行为,让叔段及武姜的叛乱形成,然后以叛乱罪而除掉叔段。这种行为,其一,郑庄公有能力阻止,而不去阻止,等到叔段坐大,形成事实上的叛乱,郑庄公想在舆论上占尽优势。这是一种为善,最终以灭掉手足亲人。其二,郑庄公在平乱的过程中,有多少老百姓惨遭杀害,郑庄公为了让天下人看到,自己是被逼迫的,竟然不顾天下苍生的死活,众多的老百姓死在这次叛乱之中。郑庄公缺乏悲悯之心。

武姜不明大理。武姜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由于溺爱小儿子,帮助小儿子叔段篡权,去消灭大儿子,可是,两个儿子都是自己亲生的呀,这种母亲让祸起萧墙,让后世唏嘘。孟母三迁,成就孟子;姜母兵变,害子害己。同样是母亲,境界差异太大了。

叔段不懂得恪守人臣之道。在封建社会,是先有君臣而后是父子兄弟。郑庄公继位之后,君臣已经明明白白,叔段就是一个亲王,只要不图谋不轨,就会安享太平。可是,叔段不明白自己的位置,不明白自己的实力,妄自尊大,悍然发动兵变,不但自己性命不保,还要连累家族被灭,更让和他一起发动兵变的军人,惨死于乱军之中。为什么叔段就不明白大道理?原因是叔段在母亲的溺爱中长大,不知道天高地厚。

每一个人都需要认准自己的位置,为自己谋福祉,为家庭谋福祉,为国家谋福祉。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