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缠上一股新索,让习惯牢不可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的话深深启迪了我。他曾讲:“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是啊,对于自制力还不是很强的小学生来讲,他们的行为反反复复,做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每天都为学生加一把力,拧一股绳,这样,日久天长,这股粗大无比的绳子,将会变得牢不可破。
依据这种教育的观念,我制定了以下教育方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具体如下:
一、养成习惯阶段:关键头三天,重在一个月
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除去星期天外,学生在校的时间不恰恰在21天左右吗?)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所以,在开学的第一天,我给学生做了一番郑重其事的讲话,告诉学生习惯是什么?它对一个人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并让学生抄写了一段名言牢记在心。“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栽得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便悟出习惯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以上所做的其实相当与对习惯的宣传、认识阶段。接下来,我让学生在语文家庭作业本的第一业绘制了一个表格,具体如下;
时间
听讲
作业
做操
卫生
值日
安全
文明
9月1日
9月2日
9月3日
9月4日
9月5日
9月6日
绘制的时间为一个月。这个表格几乎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告诉学生假如你哪一项做得好,就在相应的栏目中打对号,否则打错号。第一天即将放学时,我带领全班一项一项地反思,对做得好的表扬,对没有做好的激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很认真地对自己的各种行为进行深刻反思,然后为自己制定明天的学习生活目标。前三天就这样很快过去了。三天之后,我惊喜地觉察到学生上课听讲越来越专注,待人处世越来越文明… ...班风正在向良性化轨道发展。这样又过了几天。突然有一天,我隐隐感到学生对待表格的态度没有开始时的认真了。我想,大概是对新事物的新鲜感已经过去了。于是,我变换方式,让学生早上在表格中打上对号或错号,即:你准备今天在哪一方面做好。当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想在一天内做好, 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打上红红的错号。这突然变换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又有了新鲜感,又有了新的动力。在这种教育形式下,我没有忘记对学生以诚信方面的教导:“说到就要做到”。一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我感觉在这个表格上所变换的“花招”已经穷尽时,也明显的感觉到
班级的管理越来越轻松。这都源于表格的功劳,源于每天为学生的习惯缠上一股新索的功劳。学生的习惯在逐渐牢固起来。
二、巩固个人习惯阶段:将行为的反思结果暴露在众目睽睽下
尽管习惯的养成在头三天,头一个月尤其重要,但学生反复无常的行为将可能导致某些教育前功尽弃。所以巩固阶段也必不可少。于是,我又将全班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组制定一个表格并张贴在墙上。表格的内容是这样的:
姓名
安全
听讲
文明
卫生
作业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五
这个表格显示的是每一天小组成员的表现,于每天下午即将放学时填写。每周一组长及时综合记录组员的表现后擦去,以便新的一周的填写。在填写的过程中,无形之中会受到别人的监督,别人会去注意你的言行与你所填的结果是否一致。与第一个绘制在家庭作业本上的表格相比,前者更多的是自我反思型,而这个更多的是接受监督型的。但共同的目的都是为学生每天拧上一股新索,让好习惯牢不可破。教师所做的工作是即时引导,寻找典型,树立榜样。我想,如果让各个小组定期开一个座谈会、交流会,让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让彼此给对方一个评价,以找准今后的坐标,效果会更好。可惜这种思想总是让学习任务重,时间不足为理由给抛得十万八千里。
三、设立班级日记,让每天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搜寻美与丑,善与恶
从新华书店花八元钱买来一本黑色的日记本,我告诉学生,日记本里将记载我们最难忘的小学毕业生活,希望这本日记中,留下的是同学们最真的情,最真的爱,最真的回忆。到毕业的时候,我会把它送给大家,做为你们的毕业礼物。这实际上也在暗示大家,你的一言一行都将可能做为班级日记的素材而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该如何做,想必学生很清楚。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班级日记已经记录了将近50篇。看看这些日记吧,有《坚持到底》、《如此写作业》、《安全第一》、《如此听课》、《作业的差别》、《瞧,这帮缺德鬼;瞧,这帮热心肠》、《抄作业的烦恼》、《做个热心肠的人》、《快乐ABC》、《提建议》、《这样的班长能是好班长吗》、《这样做,不应该》、《一件小事的启示》、《得理不饶人》、《美德永留》等等,内容精彩得很,有的批判丑恶,有的赞颂美德。我和数学老师张老师会利用合适的时间把这些内容读给大家听的。毕竟是身边的事情,毕竟是自己的同学写的,大家都听得全神贯注,他们在听得过程中,心灵是不是得到了一次净化呢?而这种每天一记的方式,是不是也像是为记日记的学生又拧上了一股最结实的新索,同时也为其他的学生缠上了一股呢?
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在好习惯的驱使下,在其他学生的熏陶下,一些以前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也逐渐变得有规有矩。但对于极个别的特殊学生,还需用特殊的方法感化,教育。
总之,每天为学生缠上一股新索,让习惯便得牢不可破需要的是老师的耐心指导,学生的坚持不懈,他们每天必须做的是:“当太阳东升时,问问自己,今天我该怎么做?当太阳西沉时,反思自己,今天我做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