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教育因爱如此美丽读《美丽的教育》

发布时间: 2016-11-17 08:09:26 作者: rapoo

教育因爱如此美丽

——读《美丽的教育》有感

两年前就读过孙蒲远老师的《美丽的教育》一书。近段时间我再一次从学校的图书室借来了这本书,继续研读。再次读这本书,觉得收获更多,更大。可以说孙老师是在用自己细腻的爱抒写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因爱而美丽,因爱而神圣,因爱而光芒四溢。作为教师,没有人不知道不爱学生的。但是,怎样去爱?怎样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孙老师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

爱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也曾读过这样一篇短文:寺庙里的老师父看到墙脚的小凳,猜到小和尚在天黑无聊时偷溜出去玩耍,便搬走小凳蹲在墙脚。那夜,小和尚踩着师父的背翻过了墙,惶恐不安,师父拍拍尘土说:“天凉,多加件衣服。”从此小和尚再也没有翻墙出去。淘气是孩子的特点,是正常现象,犯错误是难免的,你不可能限制他,你要从他的淘气中找寻身上闪光的地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淘气,这时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主动和轻松起来,甚至还可以从中得到很大乐趣。

宽容不同于纵容。宽容的前提是理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做孩子的老师,你首先要变成孩子。如果你三十岁,你不可能要求孩子也三十岁,你也曾经有过自己的八岁或者十三岁,所以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才能懂得孩子,教育孩子。当然,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不是对学生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他是以学生认识错误为前提的。在老师的班里,上课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去上厕所,这也许没有什么惊奇的,但让我惊奇的是如果碰到去的时间长了还没回来的情况,老师会让另一个学生带着手纸去厕所看看是不是那位同学碰到了什么困难?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老师是一个多么宽容的老师呀,在她班里的学生真是感到幸福。老师的这种做法让人有些担心的问:您这么宽容会不会让孩子养成一上课就去厕所的习惯?老师摇摇头说:“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孩子没有这样,在老师的心目中班主任是在用自己的人格来培养学生的人格,是在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

反思自己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是以一种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学生,总关注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甚至常常气极败坏、声色俱厉:“昨天上课迟到,今天怎么又来晚了,下午叫家长来吧!”不能容许学生的反复。再看看老师,她的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是从心灵深处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所以她的学生都愿意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我从中体会到若真想成为学生的良师,就必须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你。而让学生接受你,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就要向孙老师那样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真心对待这生,学会宽容,学会理解。

爱学生就要关注学生,老师在《“爱学生”是什么意思》一文中说道:老师爱学生主要是对学生诚心诚意的“关注”。你要细心的发现他的闪光点,认可他的努力,鼓励他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的苦衷与需求,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样的语言是朴实的,这样的爱是具体的,所以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爱,学生能够被这样的爱点燃希望,积极向上。

我们班中的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平时上课的时候很认真,一双大眼睛会很专注地注视着你。虽然成绩并不太尽人意,可是她懂事,努力了很多,成绩也稍有进步。快临近期末考了,我把她叫来谈话,表扬她的进步,并问她平时的作业爸爸妈妈有没有帮忙辅导下?谁知,她立刻眼泪汪汪了,哽咽着说道:“他们闹离婚很长时间了,爸爸一直都住在郑州不肯回家,妈妈也没办法正常工作,家里乱得一团糟。”“啊?”我大吃一惊。是女孩太乖巧还是我忽视了她?平时班级中孩子家里有点事,总写在脸上,肯定是我忽视了。只好安慰了几句。

爱学生就要真正理解学生,一次,老师接过学生送来的一团看不出模样的用画报贴成的东西时,想笑,看着学生庄重的样子,她忍住了笑,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终于看出来了:“一个机器人!”“对极了!”学生高兴地叫道。试想,如果老师随意一句:“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啊?”会是怎样的结果呢?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只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有师生情谊。有了感情,才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当看到后进生小郭举手时,老师激动地对全班说:“郭某能积极参与学习,我们特别欢迎,他就是念错十个地方,我也不批评他。”这暖暖的一句话里,有鼓励、有尊重,更让其他同学对小郭也十分尊重。结果这个孩子只在一个地方打了磕巴,没有念错一处!这个孩子爸爸原来几乎天天打他,家里几天就得买一把新扫帚,老师及时与他爸爸进行沟通,爸爸就没再打过他。一天,他突然问老师:“老师,你哪天过生日?”“你问这个干什么?”他哭了,一边哭一边说:“您对我太好了……我想长大了报答您……我有您这样的老师觉得很幸福……”老师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读完《美丽的教育》一书,细心的感受着孙蒲远老师的教育心迹。她让我明白教师工作的效率不在于花多少时间,而在于工作是否科学,是否有规律,要善于在工作中有新发现,产生新思路,创造新方法。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孙蒲远老师为榜样,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