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新生入园适应有效作法例举(一)作文

发布时间: 2016-11-20 08:36:00 作者: rapoo

在小班幼儿入园初期,很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孩子从来不哭也不闹,还会主动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哄劝爱哭的孩子,他们情绪稳定不会受到哭闹孩子的干扰,这批孩子一般只占一小部分。不太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在早晨经历与亲人分离的短暂痛苦后,也就释怀了,或在没有游戏活动的空闲时间里,偶尔还会想起妈妈哭一会儿,这部分孩子占大多数。而很不适应的孩子则是什么活动也不参加,什么兴趣也没有,只是不停的哭(诉),哭累了歇会儿,歇好了,再接着哭(诉),他们一哭就会带动已经不哭的孩子跟着哭,正常的活动秩序就会被打乱,这不仅会增加老师的工作负担,而且将延缓新生入园适应的进程。

为此,我们集中老师力量,从入园最困难的孩子身上入手,采取分散管理,多给些自由,多给予关注办法,尽量让孩子享受到近似家庭教养的模式。在开学初,我们首先要求二线上的工作人员将自己手头的工作能放下的暂时先放一放,全部到小班一线帮忙,重点帮助老师们安抚入园适应障碍严重的幼儿,这样本老师就可以有效地组织情绪已经稳定的孩子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而哭闹严重的孩子在其他老师的个别关照下,焦虑情绪也会得到很好的缓解。

[有效作法例举]

及时应答法。及时应答法是教师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回应,及时进行安抚、帮助或教育,而非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一种是无声的需求:孩子在与教师不太熟悉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想到也不习惯依靠教师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善于观察孩子的表情和动作,及时捕捉到孩子的需要,主动进行引导和帮助。让孩子逐渐养成有事要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要大方地请说自己的请求。一种是有声的需求,孩子很焦虑的情况下,会频繁的述说自己的想法,比如:带我去找妈妈,不要关门等。对于“带我去找妈妈”这种不可能满足的要求,教师只能用安抚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孩子的焦虑情绪;对于“不关门”的请求,多数老师因害怕孩子走失而采取拒绝的态度,教师要能够理解孩子的心情,孩子是因为害怕关门阻断了见到妈妈的希望,只要教师管理措施到位就可以答应孩子的这一请求,打开大门,让孩子看到户外、看到妈妈送他来的方向。孩子盼望着妈妈早点出现在门口,所以开着门会让孩子感觉到随时都可能见到妈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轻孩子的焦虑情绪。

称谓亲近法。孩子昵称是孩子在家习惯的称谓,用孩子的昵称,会让孩子感到亲切和自然,从而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

宠物替代法。宠物也是孩子在家里的仅次于亲人的第二亲密物品,将孩子喜欢的小玩具、小物件带到幼儿园陪伴着他,为给孩子心灵上带了些安慰。各种小动物玩具,会让孩子感受到班级形象的可爱与温馨。

环境转移法。一是本班教师集体组织孩子到户外玩耍,户外游戏会让绝大多数孩子们都会开心起来,暂时忘记离开亲人的焦虑和不安。尤其,我园地处军营内地,飞机场就在幼儿园旁边,教师经常组织孩子到飞机场附近玩耍,孩子的焦虑情绪得到很好的缓解。二是由非本班教师带个别适应期较长的孩子暂时离开班级,自由到幼儿园其它地方活动。他的暂时离开不仅会让班里其他孩子少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也能让老师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因为班级是孩子产生焦虑的主要场所,暂时离开班集体,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幼儿园里的其它环境自由玩耍,对难以适应的孩子来说就是一种解脱。负责看护的老师可以通过抚摸,拥抱、与孩子聊聊能让他开心的事,放松孩子的心情。享受过这种特别照顾的孩子,往往在第二天来园时情绪大为改观,变得完全能够接纳幼儿园这个集体生活环境了,一点都不哭闹,和之前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我园有一位比较有经验的老师用这个方法试带过五六个孩子,屡试不爽。

读书人网 >优秀作文精选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