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学生送给我的幸福作文
发布时间: 2016-11-24 10:37:31 作者: rapoo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有这样一幅画面:我站在一块小小的黑板前,举着一根小竹棍,指着黑板上的字对四五个小朋友说:“跟我读……”
如今,我站在了一块更大的黑板前,面对着一届又一届的孩子已经十余年了。
十几年来,我曾为设计好一堂优质课而寝食难安;曾为班里一个学生的指责而深省自责;曾为某些家长的不理解而伤心流泪;也曾为基础教育的现状忧心忡忡……。我有过思想上的彷徨,有过现实中的迷茫。对自己职业的不断思索,让我感知了教育的责任;步过困难的艰辛,让我明白了努力的价值;知不足给了我学习的动力;亲学生懂得了理解的深邃。一次次的苦涩辛酸,现在品嚼起来,总蕴涵有苦丁的甜意。当我用自己的耐心解决了问题,用正气保证了班级的团结,用理解换来了学生的努力、家长的支持;当我感受到学生给予我的关心、体贴和理解,看到家长眼中的期待、盼望与信任,得到单位、同事的鼓励、认可和肯定的时候,我释然而笑,没有满足,只是幸福。幸福中有滴眼泪,是咖啡的味道。
我想说:“我的幸福来自我的职业,我的职业让我感到幸福”。
每每总结工作得失,总是想起曾经的两次中途接班经历,也许那是大多老师多不愿意的工作,可正是这两次经历让我逐步感知了中学生复杂而简单的内心世界,给予了我无数的教学灵感和职业实践,那些匆匆的孩子,老师感谢你们。
第一次中途接班是初一上学期,那时我刚刚走上教师的岗位,满腔热情。刚一接触学生,我就感觉到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不必说上课,连我的长相,衣着,语言都被他们拿来与前任老师进行比较,当然标准是按前任老师制定的。最激烈的时候,有将近二十名学生上课借口去厕所,不进教室。当时,我真的有些懵,信心全无,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真的很差劲。倒是一些老教师的经验之谈提醒了我,刚离开小学的这些孩子升入中学后还很新鲜、很兴奋,对自己的第一个中学教师当然也充满了深情厚意,我的到来就象是第三者插足,横刀夺爱,不抵触才怪。原来自己稀里糊涂做了学生的情敌,突然间我觉得他们是那么的可爱,我真的好爱好爱他们,就连他们抵触我时,我都想抱着他们亲上一口,不过爱归爱,关键是如何让他们尽快接受我这个“第三者”,别耽误了学业。我暗下决心:你们不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吗?我一定要让你们知道:我才是真正的“西施”。消除了自己的心理障碍,我跟他们拧上了劲,首先在课堂上下工夫,每节课我都精心设计,力图有趣、新颖和充实。那时候信息技术还未普及,很多教具都让我费尽心机。我曾经把老公(当时还是男朋友)心爱的集邮册带进课堂,让孩子们欣赏《苏州园林》;曾经连夜制作一片片云朵卡片,让学生《看云识天气》;曾经央求学美术的同学给我绘制小麻雀图片,让学生们感受《小麻雀》的悲剧;曾经用一大张一大张的的绘图纸,用毛笔抄录我喜欢的美文,挂在黑板上和他们一起欣赏,其中一篇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后来还被选进了教科书,这让他们在其他班学生面前自豪不已。对每位同学的每一篇作文我都要写上大幅大幅的评语,不仅仅是文章的好坏,还有我内心地感受和人生的忠告。同时对他们我坦开胸怀,广为交流,大胆管理,决不姑息。一有机会,就在他们面前展示自己的各种特长(当然很多都是现学现卖的)。不到元旦,这帮小可爱基本上都“移情别恋”,成了我的跟屁虫。
第二次中途接的班是初二,我刚刚歇完产假,算上我,已经是他们的第三任老师了。我面对的是一群冷漠的让你难堪学生,后来,我才从他们嘴里知道,刚开始,他们已经偷偷的约定好“就不听她的课”,他们自认为对学习已经无欲无求了,等着熬到毕业散伙。“夫哀莫大于心死”,我深深的同情他们,怜惜他们,唤起他们的信心和斗志就是我不辞的责任。我没有苦口婆心讲道理,没有张口闭口说理想,更没有学海题山抓学习,威风八面严纪律,我放任他们因为我知道不能急于求成,我冷面他们因为我相信自己会把他们焐热的。我从课堂入手,计算机和互联网提供的丰富资源使我的课堂空间在不断放大,更加新颖,更有深度,我用兴趣带路,把学习情趣化、生活化,多少大道理、国家荣辱事都能包容其中,让知识的海洋来感动他们,触及他们的灵魂。讲《最后一课》时,我用《龙的传人》这首歌导入,用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人从1895年到1945年间被迫学日语这50年的屈辱史和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共鸣,最后以《我的中国心》做结,在凝重严肃的爱国气氛中结束教学。讲鲁迅先生的《雪》时,我别出心裁的把中国四大美人的故事引进来,用王昭君和杨贵妃分别来比喻朔方的雪和南方的雪,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这两种雪的态度。讲《马说》我们还联系到了猪八戒,他吃饱了和没吃饱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结果等等。蚌壳中的一粒沙子,经过时间的滋润,就会变成一颗美丽的珍珠。孩子们最后与其说是接受了我,不如说是不再接受命运,他们不断送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每一堂课,我都在期待着他们眼睛逐渐的闪亮,期待的他们渐渐有些躁动的情绪,这时候,他们的头脑中正在进行着一场思想风暴,当这场风暴爆发的时候,学习的春天便来了,此起彼伏争相绽放自己美丽的是他们,我便做了恋花丛中的一只蝴蝶,享受花的芬芳、春的幸福。
有些时候,看到自己教有所得、教有所长、教有所悟,我不喜反忧,甚至深感不安。我的灵感来自课堂,每当悟到这一课原本是可以这样来上时,我欣喜之余总有负罪,为教学效果而欣喜,为曾经的学生而负罪,我的成长和进步是由一届一届的学生积累而来的,而我却不能一视同仁的教以最好,只能在下届学生中施以这届的所得,惭愧!虽然知道“教然后知困”是不变的真理,我却总放不下“解困然后施教”的梦想,我知道我的负罪是永远解不开的矛盾,但却足以成为我坚定责任的动力,更希望这矛盾的永存,常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之心,才能促我致教,教求更好。也许这矛盾正是我感知幸福的源泉。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学生就是我的柔波,我就是这柔波中的一缕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