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鸭哩哩(妈妈篇)
上周日,外甥扬扬给儿子打电话说,他在校门口买了一只小鸭。天生喜欢小动物的儿子听后撂下饭碗,就让我带他去看。
儿子这一周正好学习跟动物有关的课文:老舍的《猫》《母鸡》,丰子恺的《白鹅》等,按照单元习作,周四的写作课少不了要写关于小动物的文章。我们家又没养动物,正愁到时儿子没啥可写,于是欣欣然带儿子前往去看小鸭。
我们刚进屋门,就看见跟在扬扬屁股后面的小鸭。这小鸭着实可爱:一身嫩黄的羽毛,头部和尾部的中间还有一道黑色的花纹。嘴巴扁扁宽宽的。脚趾被蹼连在一起,像是两把小扑扇。
扬扬介绍说,小鸭起名叫哩哩(好象我们童年时呼唤鸭子时就叫“哩哩”),说哩哩像个小孩子又像跟屁虫,一步也不离开人。我们有点儿不信,听说猫依赖人,还没见过鸭也缠人。于是两个孩子嘴里叫着“哩哩哩哩”满屋子乱跑,而哩哩的确跟着他们跑,一会儿进厨房,一会儿到客厅。哩哩跑时的姿态很滑稽,身子左右摇晃,一摆一摆的,稍不留神或跑得稍快一点,就会在光滑的地板上像滑冰一样,来个优美的“舞姿”往前滑上一段,然后便稳稳的摔上一跤。这样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站稳后继续跑,惟恐跟不上两个小家伙。两个孩子笑得前仰后合,连我也笑得直不起腰。这个滑稽搞笑的小东西!
哩哩怕寂寞,一旦跟前没人,它就会叫个不停。两个孩子故意把它放进铺有棉花的纸箱,然后静静地呆在一边偷偷观察。因为纸箱很深,哩哩在里面看不到人,又出不来,着急地“呱儿、呱儿”乱叫,逗得两个小家伙憋不住笑出了声。一旦听到笑声,它便停止了叫。这个哩哩真胆小!
哩哩的吃相简直让人不敢恭维。每当进食,它会一脚跳进盘子,这儿啄一口,那儿啄一下,边吃边甩着小脑袋,还把嘴巴到处乱噌一番,以至于饭菜弄得满地都是,周围一片狼籍。两个孩子赶忙拿来拖把和抹布,清理干净。(原来这是扬扬和妈妈的约定,要自己照顾小鸭的生活,包括打扫卫生)。
孩子们折腾够了,跑累了,打开电视看节目,哩哩却不甘寂寞,它蜷着身子,慢慢地蹭到孩子们身边,抬起头,小眼珠滴溜溜地看着小主人,然后“呱儿、呱儿”地叫几声,那样子好像在说:“朋友,别忘了还有我呢!”儿子边看电视,边顺手抱起了哩哩。那小鸭,也真会讨好人,更加亲近孩子,小鸟依人状偎在他的怀里,不一会儿,便栽头打起了瞌睡。看着憨态可掬又可爱的哩哩,让人不由想轻轻揽它入怀。
从扬扬家出来,儿子便要求也买一只小鸭回来养,可是一路上也没碰上卖小鸭的。突然,儿子像想起了什么,兴奋地说:“妈妈,我想起来了,扬扬不是在校门口买的吗?今天是星期天,也许明天校门口还会有卖小鸭的。”
第二天,儿子便带了钱准备放学买小鸭回家。可是几天过去了,也没见有卖的,每天回家都很泄气。买鸭的钱始终没舍得花,担心万一哪天碰上了身边没带钱。儿子多想拥有一只小鸭当自己的宠物啊。
其实,我们家不是没养过小动物,可是不知为什么养不到几天就都呜呼了。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生命慢慢无端离开,感觉生命如此脆弱、如此残酷,总不免会心生悲意。
但愿哩哩更活泼可爱,茁壮成长。
星期天,表弟扬扬请我到他家看他刚买的小鸭子,我高兴得一跳三尺,妈妈也很快答应了。
刚一进表弟家,一只小黄鸭吧嗒吧嗒地跟在表弟身后,它就是表弟说的哩哩。它一身浅黄的毛,只有头和尾巴是黑的,扁扁的嘴巴看起来很好玩儿。
哩哩爱跟着人跑。有一次,扬扬和我想逗哩哩,我们便在光滑的地板上快跑,小鸭哩哩像个跟屁虫似的跟着我们跑。快跑到沙发边上的时候,扬扬猛的一转身来了个急转弯,哩哩身子一停,脚掌打了滑,一下子滑出了很远,逗得我和扬扬哈哈大笑。
小鸭的吃饭,使我发笑。哩哩吃饭的时候总是一脚跳进饭碗里,边吃边甩;喝水的时候用扁扁的嘴快速啄几口,也不怕被呛着。我们觉着很有趣,便笑了起来,哩哩看我们俩笑,“呱呱”地叫了两声,好象是回应我们似的。
最有趣的是,我们玩够了,打开电视,哩哩也跟了过来,撒娇似的蹭我的腿想让我抱它,我把它抱起来放到我腿上,边看电视边摸着它松软的毛。开始的时候,这个小家伙眼睛也一直盯着电视看,歪着头,大概在想:这是什么呀?有什么好看的?不一会儿,它就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垂着脑袋,头朝下一栽一栽的,然后马上直起身,可它就是忍不住瞌睡的攻击,一会儿,便在我的怀里睡着了。
你说哩哩可爱不可爱?我喜欢这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