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11-26 10:50:25 作者: rapoo
写新材料作文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里所说的“新材料作文”,是相对于过去的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而言的,具体指,现在通行的高考命题格式。所谓“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要求的“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要求的“宽”。与过去的材料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一般是: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由此可见:“新材料作文”在文体要求上:不再限定文体,自主确立文体;在“对待”材料的态度上:要求可引可不引;在立意原则上,可以多角度立意,以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为底线。这就让学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那么,这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的新命题形式,写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我们拿2013年新课标高考作文题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附:2013年新课标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一、审题立意是关键
审题立意的原则: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抓住材料的核心意思立意。
我们在审题立意时,要准确地把握材料和话题概念的内涵,避免脱离命题范围。牢记符合要求是行文的前提。①抓住对象——材料中有哪几个对象?②分清主次——几个对象间孰轻孰重,材料重点是写哪个对象,这是立意的根本点。③找准关键——对于这一重点对象,材料中有哪些关键语句来表现?④辨明是非——这些关键语句是对是错、是善是恶、是肯定还是否定,要弄清命题者的意图。⑤查出原因——找到造成材料中的这种现象的原因。
根据要求,这个作文题中,①对象:待切割的钻石,老切割师和年轻的徒弟;②主次:重点放在年轻徒弟成功切割钻石上;③关键:“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④是非:关键语句是肯定,这也显示着命题者的意图;⑤原因:年轻徒弟“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而很多切割师都怕担风险。
完成这五点审题步骤并不困难,一旦完成了这五个步骤,我们也就基本上把握住了立意的关键所在。接下来就要选准角度确定自己最终的立意,诸如从“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一‘勇’天下无难事”、“‘勇气’是成功的秘诀”等角度都可以切入,而这个切入角度属于中心立意角度,是最容易写作的。
5年级学生小聪仔的《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和6年级学生七叶草的《经验与勇气》,在审题上都抓住了材料的关键词、句,抓住了材料的核心意思——“勇气”——来展开文章。所以小聪仔文章的命题就体现了中心论点,而七叶草的命题则揭示了论题,指明了论述的对象,两人都走好了审题立意的最关键的一步。
二、材料引述须得体
新材料作文也离不开对材料的思考、加工,甚至引述。大家要注意,引述材料关系着作文的质量,我们一定要了解引述材料的技巧。中小学生极少接触新材料作文,一般说来,不少同学会习惯性地在文章的开头复述材料,或者把材料当作一个论据来使用,或者将材料生硬地拉长,将一个概括性的材料改编为没有细节描述的冗长的故事等,这样引述材料,都是不恰当的。
写新材料作文,如何正确地利用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呢?
试题提供的材料大都有几百字,如果把他们照搬到文章中,不只会严重影响文章的质量,还会招致评卷人的厌恶。我们常用三种方法来引述材料:①概括引述材料:就是用简要概括的语言,生动得体的笔墨来引述;②引述关键语句:引述试题材料中能揭示主题的关键语句,因为这些语句是文章的关键点,也是巧妙引述材料的切入点;③灵活续接材料:如果提供的材料是叙述性的,故事情节可以发展延续,可以采用续接故事的方法新编故事。如:以材料的结尾为媒介,或浮想联翩,演绎故事;或精研深思,前瞻事态未来,以精妙的构思、新奇的情节制胜。我们要做到:不套用原材料的情节或结构进行扩写、套写、仿写等。材料的处理只是一种手段,既要遵守规则,又要不受框框拘束,做到“适用得体”就好。
《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一文,开篇就采用概括引述的方式,要言不繁地指出:“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上面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获得两块完美的宝石。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但一位年轻的工匠勇敢地站了出来,并将这块宝石切割成完美的两块。”并由此自然地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不仅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才能获得成功”。《经验与勇气》一文也采用了概括材料的格式,不同的是,小作者对材料做了稍许的艺术化处理,使引述更生动得体一些,“有一个商人得到一块异常珍贵的宝石,美中不足的是这块宝石上有一道裂痕。为了消除这块瑕疵,商人决定找人把它切成两块宝石。这样既解决了瑕疵,又得到了两块宝石,可谓一举两得。可是,许多工匠却不敢切割宝石,就连经验丰富的工匠也畏畏缩缩。最后,是一位年轻的工匠站出来,勇敢地接受了任务,完美地将宝石一分为二。”接着顺理成章地亮出了中心论点——“勇气有时比经验更重要”。
新材料作文无论选择什么角度写作,必须谨记: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最好能引用材料中和你的角度、观点相关的句子加以归纳、分析、假设,这样观点有出处,有来由,言之有理,容易得到阅卷人的认可,否则极易被判为偏题。在写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原材料,不仅能很好地表现主题,而且还能增加文章的文彩。
三、主体议论多侧面
角度确定后,就可以按照常规议论文的写法动笔了。为了降低作文的难度,一般可以采用例证法行文。但是要注意一点:整体结构上,不能走“先讲故事或列举材料,最后来一段文字进行议论或抒情的‘故事+结论’”的“套路”。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多侧面选取可以印证中心论点的例子,扣住立意进行论述就是了。
如小聪仔的《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一文,从三个侧面选取了例子:一是哲理故事,论述敢于去做就有成功的希望;二是自己经历的事,印证敢做是成功的前提条件;三是历史事件,说明勇气与经验的重要性。同时,还使用了道理论证,用歌德的话强调了“勇气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整体看来,这篇文章围绕着立意论述,用例是比较典型、新颖的,论证也做到了有理有据。再如七叶草的《经验与勇气》一文,在结构上有着自己的特色。当他引述材料,亮出中心论点后,先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议论,目的是确立自己的立意。接着用罗丹(外国)不怕世人否定开创了雕塑的新领域和明朝的张居正(中国)勇立潮头立志改革两个事例论证中心论点,而后结合着实例从正面进行论述自己的观点。用例虽然不多,但是例子紧扣立意,并进行阐发性论述,结构清晰、严谨。结尾又紧密联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的信念,为我们展望了“少年中国能够拥有足够的勇气,去闯荡出一片前所未有的天地”的灿烂前景。这两篇文章各显神通,运用所掌握的素材和写作技巧,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阅历,写出了异彩纷呈的文章。
最后我要说,初中生和小学生写高考作文,是用行动打破了高考作文的神秘,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的闪亮展示。正如小聪仔说的那样,“经验和勇气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两兄弟”,作文也是这样,一是要敢于实践,二是要不断积累,我们只要“把勇气当做风帆,把经验当做船桨”,就一定能够抵达作文的理想王国!
范文引路:
(写高考作文)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 小聪仔
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上面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获得两块完美的宝石。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但一位年轻的工匠勇敢地站了出来,并将这块宝石切割成完美的两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不仅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才能获得成功。
曾看过一个故事:国王要选出一位智慧勇敢的人担任重要职位,条件是推开一扇奇大无比的门。很多大臣都知道这扇门从来没有打开过,就不敢去推。但是有位年轻的大臣推开了大门,原来这扇门是虚掩着的,任何人都可以推开它,最终这个大臣获得了重要的职位。很显然,勇气就是无畏的面对。哪怕面前耸立的是一座大山,我们也应该具有“推走它”的勇气和信心。歌德说过: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去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气,你就失去了全部。勇气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拥有了勇气,才可能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相信大家对单杠很熟悉吧,当面对比自己高出一尺多的单杠,你会有勇气去试一试吗?在我家楼下的小操场里就有许多高低不同的单杠,开始我总在比较低的单杠上玩,因为我觉得最高的单杠是根本够不着的。有一天,我突然想去试试那根最高的单杠,就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情去尝试,开始蹦跳了几次总抓不住,后来我采用助跑弹跳的方式,终于抓住了最高的单杠。从此以后,我每天晚上都去最高的单杠上练习,现在已经不用助跑就能轻而易举地抓住最高的单杠了。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勇于尝试、勇于探索,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不过,光有勇气也不见得是件好事。众人皆知项羽是勇者无惧的男子汉,当时他与刘邦争天下,刘邦虽故意示弱,但项羽的谋士范增发觉了他的野心,故意让项羽布下鸿门宴准备诛杀他。然而,刘邦却以一跪就得到了项羽的原谅。范增心生二计,准备来个项庄舞剑,一心要刺死刘邦,可结果刘邦被人解了围,最终逃离。这次放虎归山给了刘邦机会,反过来打败了项羽的军队。可见,想要成就大事,就应该像刘邦那样,有赴宴的勇气更有灵活应变的经验,光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时候,经验和勇气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两兄弟。如果没有勇气,做事犹豫不决、拖拖拉拉,就会失去很多的机会;如果没有经验,也会让我们遭遇很多的坎坷。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勇气和丰富的经验,才能让我们把握住更多成功的机会。让我们把勇气当做风帆,把经验当做船桨,在人生的航海之旅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我写高考作文) 经验与勇气 七叶草
有一个商人得到一块异常珍贵的宝石,美中不足的是这块宝石上有一道裂痕。为了消除这块瑕疵,商人决定找人把它切成两块宝石。这样既解决了瑕疵,又得到了两块宝石,可谓一举两得。可是,许多工匠却不敢切割宝石,就连经验丰富的工匠也畏畏缩缩。最后,是一位年轻的工匠站出来,勇敢地接受了任务,完美地将宝石一分为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气有时比经验更重要。
面对这样一个难题,经验丰富者往往担心害怕。因为他们干了一辈子活,丰富的经验提醒着他们:不要盲目下手,要是弄坏了就不好说了;而经验不足的“菜鸟”却敢于接受任务。虽然他们经验不丰富,阅历不深,却仍然能圆满完成工作。他们凭借的是勇气的力量。老工匠被丰富的经验拖住了脚步,就像背着一块大石头,动弹不得;而年轻的工匠毫无顾忌一身轻,勇于接受挑战,并付诸于行动。
在巴黎,罗丹耗尽十年时光刻成了《披着晨衣的巴尔扎克》,当时的鉴赏家们都无法接受这种新的表达方法,然而多年后,当人们再次审视这部作品,就惊奇地发现它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明朝的张居正实施改革,遭到许多老臣和权贵的反对,而他敢于排除阻挠,锐意改革,终于成就了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其实在历史长河中,勇气成就理想的事情数不胜数。一腔热血能使人毫无挂念,创造出非凡的伟业;而顾虑重重者则会畏缩不前。经验固然重要,但是能有勇气去完成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却更加令人刮目相看。
少年往往拥有勇气,因为他们涉世不深,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去搏一搏,连苏轼也羡慕道:“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国家拥有了少年的勇气,便有了朝气,有了开拓进取、永不言弃的新锐精神,也许会闯出一条新的道路来。没有勇气去做的国家则会发展迟钝,或者倒退。即便他们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也没有大胆改革的勇气。勇气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勇气比经验或许更重要一些。
梁启超坚信他的中国是少年中国,我也坚信少年中国能够拥有足够的勇气,去闯荡出一片前所未有的天地。
1天 〉24小时作文
让善良的根扎得更深作文
给孩子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作文
不一样的暑假作文
我们身边的数学(1)(更新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