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49页的例1,“做一做”,练习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积的定位,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促进迁移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你能列竖式计算下面的题吗?
出示:134×3 34×13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并组织反馈。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 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1、尝试
谈话:同学们真能干,老师把刚才的数变大一些,(出示:134 ×13),你会做吗?快速做在练习本上,比比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指一名学生扮演,让与黑板同学做的不一样的学生把自己的方法也写在黑板上。
2、议一议:
1、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每次乘得的积的末位应写在哪里,为什么?
3、归纳总结:
师: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能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拓展深化:
师:如果变成四位数乘一位数,你会算吗?准备怎么算?变成三位数乘三位数呢?准备怎么算?
师:老师纳闷,这些知识老师都没讲,你们怎么都会呢?
生:因为他们的计算方法都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一样,只是在算的时候步骤多了。
小结:(学法指导)大家很善于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5. 揭题示标:
(出示学习目标: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师:在不知不觉中你们就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能正确计算可是本节课的难点,你们有信心吗?
三、 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 出示例1。以及三种不同的做法:
145×12 = 435 145.×12 = 1740 145.×12 = 1730
师:同学们怎样才能知道那种方法对呢?
生1:可以在算一遍。
生2:可以估一估。
师:你们有几种估算方法?
通过估算,学生看出第一种做法是错的,因为与估算结果相差太大。
小结:估算不仅可以检验笔算,而且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同学们一定要增强估算意识,让估算服务于生活。
师:用估算能检验出第二种、第三种哪个对吗?应该怎么办呢?
生:不能,因为估算只是个大概的结果。应该再一步一步的仔细检查一遍。
生3:可以用计算器验算。
最后让学生说出每种方法的错误原因。
师追问:竖式中290千米是几小时行的路程,145千米呢?加起来呢?
2. 书上49页做一做。
每组的6号学生扮演,1号学生批改,纠错。
观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3、书上50页第四题。
四、布置作业:50页1、2
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知识与技能)2、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过程与方法。)3、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确了这些教学目标后,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的:
第一环节:复习准备,促进迁移。
先使学生笔算以前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134×3 34×13),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为新授作充分的铺垫。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在此环节我没有出示例题按部就班进行教学,而是把复习题的数字变大成为134×13,作为例题, 在此没有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节所学的新知识,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新知产生恐惧感。在教学设计上有四个特点:一是让学生独立计算,不作任何提示或指点;二是计算以后组织交流。交流的内容是计算时的思考,通过交流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三是拓展深化,提出如果是四位数乘两位数该怎么算?三位数乘三位数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四是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这样设计突出了笔算方法这一重点,而且衔接紧凑,让学生在“温故”的过程中顺利的“知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三环节:巩固拓展深化理解
在此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打破常规,把49页例1作为新知的巩固深化。先出示三种不同的答案,让学生判断那种做法对。这样很容易学生就能想到可以估一估,还可以一步一步按照笔算方法仔细检查,也可以用计算器验算等。使例1教材中的三种方法很自然的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第一,当数学知识成为学生需要时,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笔算的方法,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可以用来检验笔算,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同时养成了认真计算验算的好习惯。第三抓住正确竖式的计算提出问题:290千米是火车几小时行的的路程?1450千米呢?加起来又表示什么呢?使学生结合例1的具体情景理解算理,学生理解的更深刻透彻。
在处理50页“做一做”时不满足于学生能正确计算,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或五位数的规律,并且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营造了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动手试一试、动口说一说、相互评一评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特别是关注学困生,发挥小组的力量,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