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吻国学文化的味道,审视教子育儿的使命
——聆听“文脉中国、龙乡濮阳”中国国学文化公益论坛暨濮阳首届国学文化论坛
亲吻国学文化的味道
一上午,我沉浸在浓浓国学文化的氛围里,沐浴在圣贤教育的人文魅力里。
一是浓浓国学文化在义工老师的服装和礼仪里。走进会场,义工老师着传统的服装令人一下子感动极了。清新素雅,笔挺站立,礼仪大方。走路、步态均是那样优雅。义工老师的礼仪标准、鞠躬到位,极为亲切。最后在退场阶段,十几位义工老师在结束前站立过道两侧站立,向观众一一鞠躬致谢、微笑致意。
二是浓浓国学文化在条幅标语里。南墙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胡锦涛;北墙上: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温家宝;东墙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样语句读来怎不让我们感动呢?
三是浓浓国学文化在会场组织的环节里。8:30~9:00,在国学音乐声中,学员、嘉宾入场;唱国歌、国歌,聆听胡主席、温总理演讲视频;向至圣先师孔子行拜师礼、诵感恩词、聆听河南省国学文化促进会王福琪秘书长致辞,华龙区教育局赵德水局长讲话,国学讲师讲座。就连会场中间的纪律组织都是那样的国学文化浓厚。四位身着传统服装的义工高举“止语”、“请关闭手机”、“肃静”的牌匾轻轻袅袅的从会场经过,一切提醒都是那样的人文,又是那样的威严,使我们不得不自觉遵守会场秩序与纪律,做到无声。
四是浓浓国学在专家汇报的精彩里。围绕“至要莫若教子”这一主题,焦金鹏老师从《弟子规》的学习讲到精髓的《大学》《易经》,从人才的培养轴线图讲到孝悌的坐标;从现代的家教误区讲到古代大家的家教之宝,从穿越时空的五伦大道讲到现代国学夏令营的故事。
审视教子育儿的使命
作为一个父亲,一个五岁半儿子的父亲,我是抱着极大的希望来到这里的。带着亟待从报告中取得真经,觅得至宝的心情从距离30里外的老城搭车来到位于市城区东部的华龙区一中。真好,焦金鹏老师的讲座告诉我,我来对了,来值了。
亲切、激情的演讲开场令人耳目一新。演讲者一袭灰色唐装,堂堂正正的躬身施礼,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走上台来,龙年,本命年,来到龙乡大地,感恩脚下的这片土地。一下子点燃起会场的激情,国学学养深厚的大家开始了精彩的报告。
即兴互动,让我们痛快酣畅。接下来进行互动采访“现在的孩子都有什么问题?”大家踊跃举手,他专注的倾听,耐心地问答,不慌不忙地回答。在现场,我也被点燃,情不自禁地抓住最后一次机会开始与专家的提问:“父亲如何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的提问一出口,就得到焦老师的夸奖,说问题提得好,并要大家给予热情的鼓掌。而焦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简洁回答也令我拍案叫绝。当问到“孩子做不到父母呼,应勿缓”时该怎么办时”,焦老师娓娓讲述起南阳教科所景国成传播《弟子规》的一个真实案例,于是报告便从这里进入精彩的主题。
演讲观点,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1、至要莫若教子。
2、不要小看这四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责,须顺承”。这四句话都做到了,孩子肯定错不了。只有做到了“父母呼,应勿缓”,才能做到“老师呼,应勿缓,红灯呼应勿缓,人民呼,应勿缓”。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刚刚发生两小时内,立即赶往灾区,他老人家做到了人民呼,应勿缓!
3、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梦想,没有远大梦想,就不会有大的格局,就容易被眼前的游戏所蒙蔽。梦想的植入是人生的第一步。
4、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合格品;无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
5、孩子的一切问题都能在父母那里找到根源。
6、家长们的昨天是“三好”一“专家”。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一专家:不信任孩子的专家。
7、今天是三个专家:挑孩子毛病的“专家”、培养孩子厌学的“专家”、培养孩子逆反的“专家”。
8、有的孩子是报德来的,有的孩子来报怨的。有的孩子是向家长偿命的,有的是向家长索命来的。
9、家长无证上岗,没有进行好家庭教育的学习,这一课的缺失是家族的不幸。
10、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使一个孩子变笨吗?告诉你一句话,天天挑孩子的毛病呀,再加上“一指禅”指向孩子。
11、我们做家长的普遍的做法是责备、抱怨、威胁、命令、说教、警告、控诉、比较、预言的语气和话语,时时在伤害着孩子们的心。
12、家长莫说的十句话:“笨蛋、没有的东西”、“看你就没大出息”、“我说不行就不行”、“住嘴”、“就知道玩”、“我再也不管你了”、“你又错了”、“你若考了100分,我就奖励你”。
13、家教法则。不幸的法则:百依百顺;无能法则:娇生惯养;变笨法则:天天挑刺;逆反的法则:唠唠叨叨;成功法则:圣贤教育。
14、自私的孩子,格局比较窄。将家里的第一口饭夹给父母还是夹给孩子,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因为孩子会效仿。
15、家庭教育对上不对下。
16、夫妻关系法则:夫妻别讲礼,讲礼气死你;夫妻要讲情,讲情相互疼。为什么选择对抗呢?珍惜一千年的缘分,幸福的家庭就是孩子幸福的源泉。
17、五伦八德: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八德:孝 悌 忠 信 礼 仪 廉耻
18、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道德。道是行的,德是做的。
19、孔子认为的教育秩序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20、《大学》,德之本在孝。
21、曾国藩的“治家三宝”。早起、习劳、读圣贤书。
22、“道”有阴阳之寓,右面一个“首”字,代表头脑、方向;左面一个走之旁,代表“道”是要行的。
动情讲述自己的上学经历,真情演唱《母亲》歌曲。讲到动情处,唱到感动处,令人情不自禁地流泪、鼓掌,会场上氤氲着的是一种父母之爱,孝道之旋律令人感动。尤其是焦老师母亲为他凑上师范学费向亲戚借钱的经历。夜里很晚,瘦弱的母亲借钱才回来,焦老师在家里等待母亲的情景,也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我上师范时,家里卖粮食为我筹学费的事。感同身受,故而泪流不止。
亲吻国学文化的味道,审视教子育儿的使命,我们应该清醒而又清醒的知道:
自己的“道”在何处?
“道”该如何做,
如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