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下这个题目的原因是我只是一个老师,如果我是一名校长,我会写下“要让学校成为孩子真正的乐园”这个题目。我的势力范围就是一个教室,那么我就要让这个教室真正做出一些改变! 很早就发现了一个颇让人尴尬的现象: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园时期是最好的。孩子们远远看到自己的老师,不论何时何地,不论多远,他们往往都大喊大叫,亲热之情溢于言表。到了小学,这种情况就很少出现了。此时的孩子们见了老师最多冲你一笑,更多的孩子偷偷地溜走了,隔阂与距离明明白白地横在师生的面前!我没有教过初中和高中,不知道这个阶段的师生关系如何,可是斗胆猜一下,也不会比得上幼儿园时期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觉得首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教师。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期,老师们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富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整节课、整天地和孩子们呆在一起同孩子们一起唱歌,一起游戏,这样的老师哪个孩子不喜欢?更重要的是此时的老师没有把学习课本当成孩子的全部,他们关注了孩子们的全部精神世界,没有根据学习把孩子们分成三六九等。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他们进入了小学学习、生活,学习课本也随之成为了他们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这不是他们全部的内容啊。可是“许多教师的问题在于他们只是凭成绩和分数来衡量和评价孩子的精神世界,根据孩子学不学功课把他们分成了两类”(苏霍姆林斯基语)。我很认同这句话,确实,我们很多老师凭什么喜欢或讨厌某一个同学?学习成绩的高低,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往往是主要的标准。而一个班里真正学习成绩优异的,学习劲头十足的孩子是占一小部分的。反过来就可以这样说:老师是仅仅从内心里喜欢那一小部分的孩子啊!在大多数的孩子们生活在老师的默然、冷冰乃至厌恶之中的情况下,能让他们喜欢老师吗?他们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吗? “真正的学校不仅仅是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场所。学习,是儿童精神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领域。真正的学校,那时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种多样的志趣和爱好把施教者语受教者联系在一起”(苏霍姆林斯基语)我想,这段话告诫所有的老师,要真正地抛开教育的功利思想。为了检查一线教师们的,各个学校的教学工作情况,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组织一些学科质量检测、竞赛活动,而且还会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奖惩。这种做法是广大教师们思想不能解放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我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也不能把学习书本当作教育教学的全部。看看我们的孩子们每天在学校里都做些什么?除了上六、七节课外还能做些什么?除了读书,做题,很少能游戏、休息,到校外,到大自然中活动更是奢望了。很多课堂,都是从上课铃坐到下课铃,有时到课间了,有些老师还要再讲一讲。这样的无休无止,这样的精疲力竭,会让孩子们喜欢上学校,喜欢上班级,喜欢上老师吗? 你看,老师的态度,在校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不快乐的原因,也是导致很多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总结刚刚结束的六年级当班主任,教学的生活,我感到自己确实在做出一些改变。当我班的孩子在最后时刻流泪不愿和老师同学分别时,其他六年级的老师们不理解,他们惊讶于还有孩子不愿意放假?不愿意毕业?他们班的孩子们在这个时候是兴高采烈的。他们不怎么了解我班的情况。每周我都会同孩子们一起读书,上学期读《论语》,这学期读《弟子规》;每周五的班会课都会真正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快乐地游戏;每节课大都设计有比赛、活动的环节,大多数的课尽可能上得生动活泼;每周我都会通过日记和孩子们真诚地用心,用笔交流,从而走近他们的心灵世界,知道他们想什么,想得到什么……在活动中,在游戏中,我和孩子们同努力,共忧伤,往往会有同舟共济的感觉。 真希望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孩子真正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