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教学行为误区的思考
当下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宠爱,家庭物质条件的丰富。勤奋刻苦的学生品质严重缺失。教师若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或传统思想教育学生往往不太奏效。
教学行为误区之一:执拗地认为大多数学生不爱学习。
这种认为是一种偏激行为。教师若深入调查会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学习但不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其实从孩子接触电脑游戏你就可以感觉到孩子是多么渴望学习新东西。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知识教对,更要教会,教对教会必须创新教学形式,一定要教活,让学生听得进,记得住,高兴得用。“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大家都认为是“习”是“复习”,我觉得“习”应是“实践”、“应用”,只有学以致用才能激发其长久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无穷动力。学习问题研究专家们认为:没有一个孩子是学不好的,除非他有天生的智能障碍。学习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成功学习者,学习是快乐有趣的。是后天的不良环境和不适当的教育体制摧残了这种本能,剥夺了这种乐趣。之所以学不好,只是因为:第一没有发现他的学习模式,没有利用他固有的学习模式学习,没有找到适合他的学习策略;第二是存在阻碍他学习的因素:心理的、生理的或环境的等。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也有不同于他人的弱点。
教学行为误区之二:执拗地认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就如一张白纸,关键是家长和学校的引导,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学习态度?哪点不端正?端正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教师正确的引领和规范学生,从上学前的准备,像整理带齐学习用品,戴上胸卡红领巾等,上学路上的行为,像走人行横道,不乱跑乱撞,不打闹、不随地吐痰等,再到学校行为上课认真听、坐姿、读书姿势、写字姿势等都要引领和指导。有了规范再从道理上给他们讲规范的好处,不遵从规范的害处,从而逐步让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那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端正。
教学行为误区之三:执拗地认为学生家长工作不配合。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校配合,学生健康的成长更是离不了家校合力助推。但由于家长层次各异,要每位家长都按照老师的意愿管理自己的孩子是不可能的事情。家长要配合学校。怎么配合?教师要有具体的指导意见。比如:家长要检查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怎么检查?教师要具体地说明:第一要让家长知道第几页的作业;第二要检查学生全做了吗?对了吗?第三检查写的干净吗?等一些具体建议。这样家长也好配合工作。
为了更有效的教学,我们必须消除误区,创新教学育人模式,使我们的教学行为给孩子成长以更积极有效的影响,激发每个孩子学习的本能,创造属于他们的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