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来源于生活,注意细节
9月5日上午,著名作家张兴元老师给我们作报告。这天是他78岁生日,这个生日由木兰花们给他庆贺,对老人来说是快乐和幸福的。因为他看到不仅是他外甥女、我们文学社社长杜鹃花喜爱文学,还有更多晚辈也耕耘在文学这片热土上。
他告诉我们,文学的起步是从古典诗词开始。最早是没有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慢慢的,人们有了倾诉的欲望、交流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把这些故事编织起来,加上作者丰富的情感,即成了小说。
他从自己的写作经历讲述,小说来源于生活。其实,每一种题材的文章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作者要用眼观察,用心体会,写出有生活气息、有故事情节、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遇见生活中发生的事要善于联想,大胆展开想象,就能成为一篇不错的小说。而且写小说要有新角度、新感受、新理解,也就是说要写出新意。
写小说时要注意两点:
语言:小说语言不需华丽词藻、太优美语言。但要写出自己的语言特色或地方特色,让人一看便知作者写的是哪个地方发生的事或是哪位作者写的。就像歌星唱歌,一张口就可听出是谁唱的。也就是要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细节:小说是由许多个细节构成的,人物刻画也是靠细节来完成的。因此作者要注意观察生活细节、仔细揣摩其中内涵。有时,一个细节通过作者的联想、加工,就可写成一部小说。
要想写好小说,不仅要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学会联想。更要多读书、多思考。把眼界放远些,把视野放宽些。只有视野开阔了,写的东西才更具深意,更耐读、耐品!
仰望星空,一生追梦
杨石老师原商丘日报编辑部主任,他给我们讲述四点:
一、仰望星空,一生追梦
人要有梦,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有梦想,有追求。这样,生活才能继续,工作才有干劲,、有动力。
这些,人们都明白。许多人都有目标,希望自己考取名牌大学、希望家人生活好一点、希望工作更有成就、希望唱几首好歌、画一幅好画、练一手好字、写几篇好文、去远方旅行这些愿望都是美好的,心之向往的。有的人经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或者离目标更近了。也有许多人的目标只是把梦想永远挂在远方,从没付出过努力,因此这些人的目标未达成,最终成了空想。
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有梦的人,并为之不懈努力,坚持下来,有朝一日梦就在眼前、就在心间。
二、 认识自己,开发特长
每个人都与自以为是的毛病,认为自己很了解自己。其实,许多人并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看透自己。不了解自己真的要什么,有什么。自己有什么特长,哪些方面不擅长。因此,了解自己可以帮助你扬长避短。
比如写作,有人擅长写小说,有人喜欢写诗词,有人偏偏喜欢散文。但每一位作家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四面出击。应该做到专一,坚持写一种题材的文章,不断思考、分析、总结,并加以研究,终会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做其它事也是一样,如果同时做几样,几样都会做,但都不可能做细、做精,如果专一行,看起来好像失去其它,其实不然。俗话说有舍才有得,人有所不为而后有为。主攻一个方面,作深入研究,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必然会在这个领域做出成就来。
三、 脚踏实地,勤学苦练
写文章如种庄稼一样,不能拔苗助长。而是要天天坚持,勤加练习。
还要多读书,做到博览群书、博采众长。而后,再专读自己主攻的那一种题材的文章。可以边读边记笔记,写写读后感,还要坚持写日记。进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的,而是脚踏实地,一步步前进,日积月累,写作水平便会有所提高。
文以载道。作者写出的文章要阐述一种思想,或击浊扬清,或启人心智等。这样的文章更有趣、更耐读、耐品。
四、 修改与投稿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比如写作前的修改,作者写作前,要对标题、立意布局、提纲进行修改。写好文章后继续修稿。把文章放置十天半月后,沉淀一下,再进行修改。这样改出来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老人与海》的作者先后读过200多遍,反复修改,终于成为一部世界著名作品。
写好文章后,作者应该大胆投稿。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多投稿,多写征文。无论编辑给不给发,都要积极投稿。相信总会有一个编辑会看中你的文章,给以发表的。时间长了,信心增强了,文章也会越写越好,发表的文章也会越来越多。
这些老前辈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学付出毕生心血,已到暮年仍在坚持写作,既丰富了退休后的生活,又充实了心灵,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两位前辈牺牲了休息时间,耐心给我们讲解,是对文学社成员们的鼓励和支持,也是想让商丘文学热土上后继有人。
通过聆听,我不仅丰富了知识,丰盈了心灵,更被他们对文学的喜爱、执着于文学的心所感染,为他们勤奋写作、笔耕不辍的精神所打动。更坚信了自己的写文之路,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