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粗心大意是许多家长深感头疼的问题,不少父母屡屡施招,效果却不显著。下面这位家长的做法适应了孩子爱游戏、好奇和被尊重的心理,颇为有效。其方法您不妨一试。
说不清什么时候开始,10岁的儿子变成了一个典型的“马大哈”:练琴时总弹错音,很难将一支曲子弹完整;下棋时漫不经心,屡走臭招;做作业时环顾左右,不是看错了符号就是抄错了数字……刚开始我认为小孩子哪有不马虎的?只要事后将错误改正就行了。可是这种纵容却使马虎成了他的习惯,做事情总有一种赶紧完成任务的浮躁,没有踏实细心的态度,根本无法用心去体会学习和成就带来的快乐。于是,我琢磨着想个办法纠正儿子的这个毛病。
一天,儿子做完数学作业后,我和他商量:“和妈妈做个游戏好不好?你来扮演警察,作业中的错误就是逃犯,你负责把它们抓出来,怎么样?”一听做游戏,他立刻来了精神,痛快地答应了。
我和儿子一起制订了游戏规则:先由儿子自己检查一遍做好的作业,仔细核对题目的要求、数字、计算符号和计算结果,将“逃犯”抓住。之后,我再来抓。如果没有“逃犯”,说明儿子已胜利地完成了任务,是一名合格的“警察”,可获得勋章一枚。一个星期内累计获得3枚勋章,就可得到一份神秘礼物。但是,如果我发现仍然有“逃犯”,儿子就要再从头检查,直到把“逃犯”抓住为止。规则刚订好,早就等不及了的儿子便马上投入了游戏,每找到一处错误,便兴奋地大叫:“妈妈,我抓到一个”,“妈妈,我又抓到一个”。我也严格按照规则,发现错的地方就让他从头查。
有一段时间,儿子沉浸在当警察、得勋章、获神秘礼物的快感之中,作业中的“逃犯”越来越少了。可时间长了,一遍遍查找错误的枯燥让他失去了耐心。这是我预料之中的。于是我因势利导,给他讲清道理:“你如果不想如此麻烦自己,一开始就得认真。逃犯其实就是你的马虎和粗心,在你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它就会溜出来给你捣乱。做事情的时候,你要时刻注意看住它,不让它有机会跑出来。这次你来当门卫,把逃犯看住,不让它出来,看自己能不能做到。”儿子用力地点头,像领了军令的战士一样答道:“是,这一次我保证不出错。”
在随后的作业检查中,我欣喜地发现他因粗心而导致的差错率明显降低了。这主要是他对自己的马虎有了意识,并提起了注意,变被动地事后查找差错为主动地积极防御。尽管他仍然不能完全杜绝马虎和差错,可我明显感觉到他在做事情的时候变得有心了,能静心思考了。我想达到的目的也莫过于此。